














经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微企工作委员会、开阳爱心协会、贵阳小雨滴爱心组织的共同组织,我们于2014年8月30日前往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镇弄团寨献爱心活动。早上7点30一行14人4个车从花果园出发,历经八个半小时于4点到达九潮镇,此刻离我们要前往的目的地还有20公里左右的山路要走。
弄团寨一个座落于榕江县城40公里左右,属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镇管辖的一个寨落,从九潮镇出去有20公里左右的一个深山老林里。3年前这里是没有车道的,后因爱心人士的关注,当地的村民卖树筹钱来开拓了一条很窄的山路,必须要摩托车或者面包车才可以通过。由于物资过多,经商议我们的越野车一路跟行。由于路况原因我们在当地租了一辆五菱面包车做向导一路向山里缓缓前行。
这哪里是路啊!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要么就是两边荆棘丛生;看不到前面的路,我们一路摸索着慢慢驶向目的地。天渐渐的黑了,在离目的地3公里的地方,惊心的一幕出现了,路实在是太窄了,我们乘坐的这个车身比较宽,车子是骑在山脚泥石,呈40°的斜角蠕动,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就下车一前一后的拿着两个充电宝指挥着,我们的志愿者驾驶员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我们还是被困在了已经被前一段时间大雨冲毁的山崖路上。村民们闻询带着锄头钢钎木板赶来,挖山拙路,大家同心协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车终于撤离到安全地。
当我们全部人员到达目的地弄团寨时已经是深夜10点多了。可是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村民们热情的笑容,小孩子们穿着苗族的盛装,整个寨子就像过节一样,此时我们的志愿者已然忘记了疲劳,同孩子们聊天,询问村民们的情况。
3年前地图上都找不着他们,他们生活民风淳朴!基本上还延续着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过着挣公分的集体制度,全寨80人左右,其中孩子33人,有28个正在上学,40%的人没有户籍;这里的村民为了孩子们有一点点的文化知识,六年前他们从从江县经洞镇朝烈村请来了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老师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开课三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事实上这个学校根本就没有得到当地教育局的认可,这里的学生没有毕业证,因为他们就没有参加过教育局的统一考试。
可是在这个学校里每天也会升国旗,孩子们也唱国歌,孩子们渴望学习,渴望知识,看着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在滴血;这里不通电,没有医疗,没有一个像样的房屋,大部分人还住在树皮盖的木房下,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3年来随着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这里捐助修建了一所小学,有了厕所,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热水器,暂时的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一点困难。我们的这支爱心团队是目前第一支去的贵州爱心团队。村民说从1992年以来当地政府从未踏足过这个地方,村民们觉得他们被现代社会遗忘了 。
弄团寨一个特殊的现象,这里没有村长,没有村委会,什么组织都没有,他们全寨80余人,14户人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一个管事大哥,这里唯一的老师就像他们的主心骨,唯一有文化的人。这里的男孩子女孩子出去打工,一个一个的又回来了,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如果作为一个现象,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这些不是淳朴的村民,如果在外面流窜作案,势必有多大的问题呢? 就这样一个老师在弄团小学呆了6年的时间,他爱孩子们,这个老师把这里当做了他的家,奉献着他的全部热情和爱!老师的工资是全村的人自己拿,刚开始的时候是每个月80元左右,粮食村民们补助一点,2012年2013年的工资是每年2000元,自2014年年开始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 ,年工资是一万元。
弄团寨离九潮镇其实不是很远,20公里;那里也有小学,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 没有交通的地方上学就远了;更何况这些孩子都是没有户口的,(他们的父辈也没有户口,);孩子小又怎么去这么远的地方? 户口都没有的孩子,怎么样去面对这遥远的未来? 贫穷、落后、没有文化、没有管理;这里视乎是被遗忘!“弄团”一个被需要关注的地方!
(图文作者: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微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濮凤玲)
相关报道:
1、海都阳光行动走进贵州 弄团小学焕然一新迎开学
2、海都阳光行动:一天捐款万元 贵州弄团小学教室新添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