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感动中国的贵州人--李春燕(图.视频)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感动中国的贵州人--李春燕(图.视频)
发布时间:2012-02-05        浏览次数:1641        返回列表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
 
        艰难守护

  2004年10月3日中午1点,一个叫“吴健智”的男孩降生在大塘村237号吴昌军家中。在吴健智之前,吴昌军的妻子此前已经生了三个孩子。她第一次怀胎七个月时,有一天乘拖拉机回娘家,结果肚子里的孩子在拖拉机的颠簸和颤抖中流产了。在这个孩子流产后的一个月,她又怀了第二胎……第三胎……。结果这些胎儿在肚子里生存时间最长的是八个月,最短的仅四个月。

  在此之前的一天,来自北京、上海和凯里的15个年轻人来到和大塘村相邻的大洞村,大家的目标一是看望早于9月份就到大洞来参加支教活动的大洞复新小学志愿者老师李光对和一批志愿者,同时,就是做一些社会调查。10月3日这一天,黎光寿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杜娟、首都经贸大学的毕业生刘志洁一组,到大塘村进行社会调查。开车送我们到大塘村的,正是雍里乡党委书记罗朝明。他们还运送了一些电影放映设备,准备晚上给大塘村老百姓放电影。

  大约下午两点钟,刚刚展开调查,远远看见一个背着药箱,身穿红衣服女孩风风火火走来,她就是李春燕,当时脸上满是汗水。一看就知道她是这个村的医生。交淡中希望了解一下这个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她说一会儿到她家去。

  他们先去了这个村的一个老村干家,下午4点看到李春燕急冲冲地向村头赶,便问她为什么这样急,她说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抢救,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随之就跟着她往村口走去。

  在路上,从春燕口中得知,将要去的这家农户很穷,这一家中午刚刚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李春燕接生的。孩子中午出生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声很响亮的啼哭,他们家为了感谢医生给他们带来的希望,将家里最后的两块钱都给了她,算作接生的费用。她刚刚回到家喘了一口气,那家的电话又来了,说是孩子又发生了变化,让她马上过去。

  春燕脚步飞快,除了刘志洁以外,其他人都跟不上她的脚步,她们最先赶到吴昌军家。吴昌军家的房子是一栋两层的木结构建筑,一楼墙壁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冬天四面透风;二楼的墙壁则是经过木匠精心加工过,木板严丝合缝,可以保证冬天不受寒风侵袭,屋顶盖上了杉树皮。

  后来刘志洁回忆刚刚进他家的情景时写道:“屋里窄小昏暗,还有一股浓重的余烬的味道……。在一间小黑屋里,放着一张仅有书桌那么大的床,很黑很脏,床上是一个消瘦羸弱的妇女,脸上尽是岁月和痛苦刻下的痕迹,看不出年纪。床边,一个同样瘦弱的妇女怀中抱着一个红色的布包。布包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吴健智,他是那么的小,那么的痛苦,五官都皱在一起,即使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也能清楚地看出他的脸色发紫,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了。”

  黎光寿和杜娟同时步入这家的房门,一个难忘的场面映入眼帘:一间昏暗的黑屋内,全身青紫的孩子躺在吴耶眯的怀里,沉睡不醒。孩子长约30厘米,李春燕正在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他小小的胸部,而刘志洁则用两只手不停地按压孩子小小的腮帮。几个老人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有的眼角还噙着眼泪。

  当时孩子已经窒息。李春燕的判断是因为早产,体内器官发育不全,出生时吸入羊水过多,造成气管堵塞。

  吴耶眯把孩子放在一只宽大的板凳上,李春燕把小孩的两只小手放在他小小的胸上,用自己的手有节奏地按压孩子的小手。“只要孩子哪怕只哭出一声,肺叶就会张开,事情就会好转。”但几分钟以后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小男孩依然紧闭双眼,嘴巴里没有半点哭声,甚至没有半点呼吸和心跳,小手上已经渗出了丝丝血印。

  李春燕放弃了按压的方法,直接将自己的嘴对准孩子的小嘴,轻轻一吸,随即将一口黄色的液体吐在随身带的纸巾里。随即,她把目光定了定,又继续凑过去……。还是没有一点反应,孩子的皮肤继续青紫,渐渐失去光泽……。

  看到本来就没有希望活下来的孩子好转,奶奶吴耶咪邀请大家为孩子取名,大家商量了半天,决定给孩子取名叫“吴健智”,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和大家一样做一个志愿者,将社会的爱心传递下去,更多地关心他人。大家还和孩子的亲属一起照了一张合影。李春燕、刘志洁、杜娟和吴健智的奶奶吴耶眯等人脸上满是愁苦的笑容……。

  回到北京以后,黎光寿就把这个故事写了出来,标题就叫《一生只有八小时》。

  从医之路

  1997年,南京爱德基金会和贵州省卫生部门合作,资助贫困地区的青年学医。在李春燕父亲的要求下,她报了名,结果被顺利录取,成了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卫校爱德班的一名学生。李春燕从此走上了父亲梦想中的道路。

  在公公婆婆乃至整个家族的支持下,2000年12月7日,李春燕心爱的门诊诞生了。李春燕的父亲李汉民对她说:“不管多苦,欠多少债,你也不能离开村子,因为你是这里唯一的医生!”

  李春燕把公公给的2000元卖牛款都换成了药,每天挎着一个精巧的小竹篮,在竹篮里放上最常用的药,梳着马尾辫,就出门给人看病去了。最开始李春燕的想法也特别简单,她原以为门诊开业,也就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了。

  当李春燕兴冲冲地背着药走村串寨的时候,现实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村里人生病了宁可相信鬼师,也没有人相信她。

  终于,一位姓吴的老乡因为喝酒过量昏迷过去,家里人请了鬼师以后仍然没有苏醒过来,便哭哭啼啼地为他准备后事,李春燕过路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从家里拿来药为患者打上了吊针。随着液体的流动,老吴的呼吸均匀了,渐渐有了意识。

  李春燕能起死回生的声名才在村里村外传扬开来,找她的人渐渐多了,甚至其他村的病人也翻山越岭地来找她。她来者不拒,不管对方是否有钱,都耐心地给别人看病。

  随着来人的逐渐增多,门诊开了没有两个月,2000元的药全部用完了,但有80%的病人交不起医药费,只能在帐上挂着,她又没有钱进药了。为了维持卫生室的运转,她和丈夫孟凡斌一起,将家里的米糠挑到从江县城去卖,走了两个多小时,一下子卖了几十元,去药店买了一些药回来。后来,她没钱了就找孟凡斌借。

  开始孟凡斌没有让她打借条,到后来发现很多钱是有借无还,就要求李春燕打借条,结果发现,每年李春燕的借款金额居然高达5000多到6000元。这些钱最后又都成了账本上的呆坏账。

  家里能卖的东西他都卖了,甚至还卖掉了结婚时孟凡斌给她打的金戒指和嫁妆。卖金戒指的时候,孟凡斌对她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我给你的金戒指你都卖了,下一个要卖的可能就是我了。”孟凡斌的父母也说他们小两口什么东西都给卖了,是败家子。

  看到他们的困难,公公孟仕辉还是咬咬牙,将家里的最后一头大水牛卖了,所得的钱都交给了李春燕。结果这些钱很快又变成了药箱里的药,逐渐又变成了她本子上的呆坏账。

  到2003年底,李春燕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家族中能借的都借了,但卫生室一直没有摆脱困境。而孟凡斌的车也因为竞争者的增多没有了生意。他们决定收破烂,维持卫生室的运转,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

  2004年春节刚过,李春燕、孟凡斌就开始了最新的挽救卫生室的计划——收破烂,孟凡斌在外跑,李春燕在家,什么破烂都收。收破烂一共收了3到4个月,他们发现,全村人都对他们投来不屑的目光,他们决定停止收破烂。

  2004年7月份,李春燕坚持不下去了,她和孟凡斌商量不做医生了,一起到广东去打工。孟凡斌一听,马上给在东莞的朋友联系——他去做保安,李春燕去做医生。

  2004年5月份,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雨袭击了大塘村。他们家的房子建在半山上,有一半的地基还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大雨将他们房屋地基的一只角冲垮,墙壁开裂,整个房子变了形,成了危房。他们没有钱维修被水冲坏的房子。孟凡斌想,如果继续留在家里,跟她这样做就没有出路,就想出去打工了。

  一个星期六下地干活的时候,李春燕在地里无意中对村里的妇女说:“我以后要出去打工去了,你们生病的时候自己注意一点,要到医院去治疗。”

  当天晚上,李春燕要外出打工的消息传遍了大塘苗寨……。第二天晚上,村里的老人、妇女络绎不绝地来到李春燕家,给她送来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零钞……。有的老人没有钱,就拿鸡蛋抵药钱,一个鸡蛋抵0.5元。老人们说:“李医生,这是我们欠你的药钱,我们今天把米啊鸡蛋啊都卖了,拿来还你,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一个晚上,李春燕就收到了300多元的药钱,还收到了很多鸡蛋。李春燕改变了主意,不去打工了。但孟凡斌非常生气,他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失信过,这次要去打工是你提出来的,现在你又说不走了,你让我以后我怎么过啊。”李春燕对孟凡斌说:“你得罪了你的朋友,你不知道怎么过,我出去了,我就得罪了我这一摊人,他们怎么过!”

两人争执不下,吵了一个晚上,没有得出结果。孟凡斌第一次生李春燕的气,他离开了家,到了从江县信用社开车,电话也不往家里打了。李春燕仍然在家里苦苦地撑着他的小小卫生室。

  李春燕家的房子建在半山上,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以木结构为主,砖砌墙壁,一共两层,一楼外墙基本装修完毕,二楼空荡荡的还没有装修。进入屋内,也只装修了两间房,一间是春燕的卧室,另一间是春燕公公婆婆的卧室。

  春燕的药架就放在公公婆婆的屋子里,记者进去看到,架子上空空如也,只有少量的几种药。记者问春燕:“你为什么不准备成套的药?”春燕说没有钱。

  记者问:“通过看病不就有钱买药了吗?”春燕说:“村里太穷,一般人家有了病,出不起医药费。”春燕告诉记者,她给村民治病,每个月连本带利能够有600元的收入,可她每个月用于买药的钱就差不多900元,不够的就只有自己贴。

  “老百姓也是可怜,他们没有钱,你给他们治病以后,他们只有到秋天收桔子的时候再偿还。”村民们2002年前下的3000多元医疗款,目前只有600多元没有收回了;村民们2002年前欠春燕的3000多医疗款,目前还有1200元没有还清;而今年的欠账又在增加,她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村民欠钱的账单一笔一笔列出来,贴在屋里的一根柱子上,外人没有进到屋里,就看不见那份账单。

  春燕没有钱买药,就向丈夫打借条,借条上的金额已经有5000多元。

  在记者即将离开李春艳家的时候,她打开了最后一扇紧闭着的房门,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间屋的屋基已经被洪水冲掉了一个角,临近塌方的地方,地面分成了几块,分层下陷。这间屋的柱子悬空,横的楼枕已经弯曲,似乎难以支撑房屋的重量,墙壁已经开裂,最大的裂口有10厘米,房屋已经倾斜。

  记者来到李春燕的卧室,靠外的墙壁上,也有四条裂缝,墙壁上的楼枕,已经和墙壁产生了大约5到7厘米的大裂缝。墙角靠外墙的地基正在开裂、塌陷……。而李春燕家的大门,原来比较靠近垒起来的地基外墙,而现在这个大门已经变形,打不开了,只有从靠山的一侧又开了一个门……。

  李春燕在大塘村崎岖的山路上,不断地攀登。象一只飞燕飞翔在大塘村的家家户户……。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是:“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一篇《一生只有八小时》轰动了大江南北,传遍了长城内外,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2004年10月20日《公益时报》首发《这个新生儿为何会夭折》;《法制早报》10月28日以《一生只有八小时》转载。2004年11月1日《南风窗》全文刊发了这篇文章。很多人阅读了以后留下了很多辛酸的泪水,有很多人写信、打电话给编辑部,要求帮助李春燕,或者为贫困农村做一些事情。2004年底《南风窗》还把李春燕评为2004年年度公益人物之一。

  2005年2月5日黔东南日报以《李春燕:一个感动中国的黔东南女人》为题转载了《一生只有八小时》。

  凤凰卫视是最早关注李春燕的电视媒体,从《南风窗》的报道刊登出来之后不久,《凤凰卫视》就用了3分钟的时长播放了南风窗杂志上吴健智从出生到死亡的18张照片。3月份,《冷暖人生》栏目还亲赴从江雍里乡大塘村,对李春燕进行了采访,2005年4月19日以《最后的赤脚医生》为题,报道了李春燕的事迹。

  2005年4月30日晚上20:25黔东南电视台在《东南视点》栏目中播放了《乡村天使李春燕》专访节目。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7月份到达从江,对李春燕的事情进行了采访。8月4日李春燕到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节目;8月23日座客CCTV—《实话实说》,以《乡村女医生》为题报道了李春燕的事迹。

  一年来,来自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广东的志愿者和海外的爱国人士纷至沓来。

  《中国青年报》也对李春燕和大塘村的医疗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派记者进驻大塘村整整一个多星期,采写到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另外,《公益时报》、《法制早报》、《新华每日电讯》、《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东南日报》、香港《读者文摘》、美国《华尔街日报》、当代贵州、贵州人大论坛等媒体和各网站也对李春燕和农村的医疗问题十分地关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2006年1月11日播出《感动中国人物展播——李春燕》。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006年1月17日播出《三百张照片记录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这300多张照片都是黎光寿亲手拍下的,这些故事他已经不止讲过一遍。但他还是很希望在节目里让更多的人看到,铭记这些照片和照片上的故事。

  李春燕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捐助的药品和现金极大地改善了大塘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从2004年底开始,李春燕对一些贫困户开始免收药费,有的她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的手续费。到后来,她干脆给村里的五保户老人免费打针、免费送药。

  2005年5月1日,刚刚获得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的李春燕捧着鲜花回到从江,路过县里的一家医院门口的时候,李春燕发现医院正在驱赶一个妇女。李春燕上前询问,得知这名妇女患的是孕高症,已经在这家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因为家里的钱都已经送给了医院,无力再负担住院治疗的费用,就让还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妇女出院。这个妇女原来是大塘村的姑娘,前几年出嫁到1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刚刚生了孩子,得了孕高症。而孕高症极容易导致产妇的死亡,如果不能继续住院治疗,这名妇女将会死亡,这个家庭就要垮了。李春燕对医院的人说:“不就是没有钱吗,她的住院费我来出,何必要把人赶出来呢!”就从自己刚刚得到手的5000元劳模奖金中抽出了3000元,交给医院。医院又让这名妇女急需住院治疗了一个月。

  福建省永定县的乡村医生联名向贵州省从江县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连续寄来两封感谢信,感谢她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实话实说”栏目将她的事迹播出后,感动了福建省及永定县,永定县于去年10月制定出台了《永定县乡村医生享受政府津贴实施办法》,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政府津贴待遇。

  一年来,从江雍里李春燕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上陆续刊载。各家记者纷至沓来,各届志士仁人纷纷来信和捐助。

  2005年5月30日78岁的华侨陆宇恩夫妇,日前从澳大利亚专程前来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看望李春燕,并捐款5000元,向乡政府捐款1000元。用以发展乡村卫生事业。

  据南京晨报讯:南京军区第四干休所81岁的张大爷夫妇省吃俭用将一万元捐给女村医李春燕。

  2006年1月11日贵阳欧亚男科医院蒙亚丽一行前往从江县。12日上午将一车药品送给李春燕,就匆匆返筑。在药品的清单上可见,计有价值八万元的药品……。

  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曾经问李春燕:“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黎春燕回答:“我最想建一个卫生室。”她原来的卫生室建在家里,患者到她家打针拿药,传染病随时都会感染她的家人。拥有一个独立的卫生室,保障自己家人健康是李春燕的梦想。但因为群众欠费太多,她的这个梦想渐渐破灭。

  香港的钟佩华女士第一个给李春燕的卫生室捐款4万元;香港自然和谐基金会秘书长项维民先生也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给大塘村的卫生站捐款10万元;而广州的周德良在李春燕创建卫生室最困难的时候,给李春燕汇来了2万元,让卫生室的建设能够继续进行。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香港自然和谐基金会和社会各界捐建的大塘村卫生站占地120平方米,共建了三层,外墙正面还贴上了瓷砖。在卫生站的大门上贴的对联是:“一份苦心赢得万户邨民安宁康泰  三层广厦铸就千秋伟业兴旺发达 民心落定”。我特赠送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促进民族经济腾飞”题字一幅!以表达我对雍里乡、大塘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祝愿!

  卫生站室内还专门设了洗澡间和厨房。李春燕对卫生室的计划是一层做门诊;二层做住院部,“村里的那些五保户老人,以后都住到这里”;三层做图书室和志愿者宿舍、培训部,“以后我们也要建一个图书室,方便大家来看书;我们也要搞乡村医生培训,让大家都能够增长知识;还有,以后我们这里如果来志愿者了,就住在这里。”

  2005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组编导徐斌和摄像师来到大塘,他们要拍摄李春燕的专题纪录片,2006年1月11日节目已经播出。有人预测,如果李春燕能顺利通过评选成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将更有效地推动乡村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相当于10亿农村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2006年1月15日,这个卫生室将通过验收,挂上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大塘村博爱卫生站”的牌,成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全国第一座“博爱卫生站”。李春燕在大塘村卫生站验收挂牌的时刻,将社会各届捐助的资金中,捐赠10万元人民币给雍里乡的龙江村和滚玉村,再兴建两个村卫生站。

  在CCTV2005感动中国的评选中,以下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102万乡村医生的杰出代表”;

  “真正感动大家的就是那些长期默默无闻,在中国最贫穷地方,忍受自身的贫穷和孤独,放弃自身完全可以达到的富足生活,凭着做人的良心一心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人。”;

  “我之所以要投李春燕一票,是被她的质朴和善良深深打动了。也许,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你不会觉得她有多么了不起,但当你深入到贵州最贫困的月亮山区(李春燕的家乡)去的时候,你就会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所感动,更不要说像李春燕这样的无私奉献者了。”;

  “感动中国的不就需要这样的一些生活在最平凡的人民中间的凡人吗?她们是这世界上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支持、最基层、无私奉献的凡人中的一个,做着最基本、最困难、最让人感动的事,我支持她!永远支持!”……。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 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漫长岁月

  李春燕获得CCTV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这是黔东南州、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的光荣;是两山扶贫工作的硕果;是黔东南智力支边的成果。也是全国人民对农村卫生事业关注和关心的结果!

  李春燕能够站在CCTV2005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上,首先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得益于各位领导对她的关怀,得益于南京爱德金会的对她学习的资助,得益于各届青年志愿者和全社会对乡村医生的关注与支持,得益于她的父母亲的教导。

  2006年1月16日颁奖回来, 在机场和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接受贵州电视台的釆访时,她含着喜悦的泪花说:“借此机会,请让我对党和政府的培养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南京爱德基金会以及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的亲人对我的教导和关心表示感谢! 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乡村医生,我为自己能代表我的同仁们获得这个荣誉感到自豪。也说明全社会对农村的卫生事业十分关注和关切。”贵州电视台当晚7时25分播放了专题片。17日她接受了《贵州都市报》记者的釆访。

  李春燕说:“我个人命运的改变是容易的,但现在关键的是所有乡村医生的命运都需要改变,如果他们的命运都能够得到改变,那么我们群众的生活将显得更加祥和幸福,大家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就能看到更多的友好的幸福的微笑。”

  李春燕常说:“我是一个幸运儿,我做的事是平凡的事,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其实,在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赤脚医生,他们默默行医,不求回报,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着。”表达了他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苦苦探求!

  李春燕表示:“荣誉属于过去,未来的道路漫长。我决心在大塘村为广大的农民搞好服务,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修建村级卫生室,可以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基本医疗条件,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良好的卫生医疗场所;可以充分发挥卫生站在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使之正常行使预防保健、卫生医疗、公共卫生的工作职能,开展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落后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普及农村基本医疗,给广大农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保健、预防、计划生育的工作环境,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李春燕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她决心呼吁社会各届关爱雍里乡的卫生站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雍里乡村级卫生站的建设中去,完成雍里乡八个村级卫生站的建设。

来源:黔南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