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州省尼玛拉木--施秉县邮政局朱正琴(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州省尼玛拉木--施秉县邮政局朱正琴(图)
发布时间:2012-02-16        浏览次数:1009        返回列表
            【背景】2011年5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乡邮员尼玛拉木站在万国邮联大会的主席台上发言,她的工作经历感动着每一位与会官员以及广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邮政人,由此,她也成了邮政员工心中最美格桑花。

  在尼玛拉木在万国邮联大会上发言后的一个月,贵州省施秉县邮政局乡邮投递员朱正琴在地州局举办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以《我要克隆尼玛拉木》为题展示了其邮路上的快乐与艰辛,感动了评委和观众,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她也一时被全州邮政员工所认识,她邮路上的点点滴滴也在她的演讲中逐渐被广大邮政员工所熟知。

  朱正琴长年蓄短发,其黝黑的皮肤,男孩子的长相,很容易让人想起用溜索横跨澜沧江的藏族乡邮员尼玛拉木,虽然她不是尼玛拉木,但平凡的她也有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信心和决心,她表示:她要在这条邮路用行动打造贵州邮政的“尼玛拉木”。

  
 
朱正琴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每天都要经历的沙石路上,这种路一不小心,就会刨沙摔倒。
 


  朱正琴,施秉县邮政局一名女乡邮投递员,今年38岁,2004年7月进局从事乡邮投递工作至今,负责施秉县城至甘溪乡8个村及城关镇4个村、恒盛集团公司邮件的投递工作。邮路单边长55公里,往返110里,7年多的工作时间,相当于一个人骑车走了1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她热情的服务,憨厚的笑容,被沿途百姓喻为“绿衣黑玫瑰”。工作七年来,朱正琴从未出现过漏投、错投、积压等情况,准确率和及时率达100%,深得各级村委及老百姓的一致称赞。通过不断努力,她所负责邮路的报刊流转额从进局时的2.6万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6.8万元,增幅达260%,多次被县局评为 “先进个人”,在邮政服务“三农”当中又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

  角色转变  真爱永恒

  在进入邮政大家庭之前,朱正琴是一名乡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每天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快乐的生活着,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与邮政结下了深厚情缘,——那是在2004年7月的一天,负责投递朱正琴所在小学的乡邮员告诉她:他考上大学了,不能再为乡亲们服务,问朱正琴能不能接下他手中的接力棒,把这条路上的邮件投递工作接下来,他说他很信任朱正琴。朱正琴说:“我能行吗?”,他说:“试试吧”。因为那时正好暑假,朱正琴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上了这条绿色通道。

  
 
客户家在哪里,朱正琴的摩托车就驶向哪里。
 


  当邮袋搭在摩托车后座那一刻开始,朱正琴说她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和荣誉感。她虽是女生,但却有男孩子的豪迈,她想,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一定不能辜负前任投递员对她的信任。在学校开学前,她辞去了学校代课老师的职务,正式成为一名邮政乡邮投递员。学校校长几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回学校继续任教,她都婉言谢绝,她说:她已爱上投递工作。

  有爱就有快乐   有爱就有感动

  在进局之初,朱正琴的工资是260元,摩托车是自己的,油是自己加,但她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条路上,她找到了久违的感动。当她爱人知道她辞去了学校工作来从事“吃自己饭替别人干活”(因为各项开支算下来,260元几乎没有了)的工作时,他有些生气,说:“在学校代课一个月还有400多元钱,并且还有假期,离家也近,可以照顾到家庭。做投递员一天天日晒雨淋的,道路都不好,一个女人家骑车在外多危险。”朱正琴说:我不能丢下这份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读懂了沿途老百姓的目光,知道了他们的期盼,我要留下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的坚定打动了她爱人,他默许了她的选择。

  
 
农忙时节,老百姓都不在家,朱正琴只好把邮件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7年来,在这条邮路上,朱正琴快乐的工作着,当看到老百姓拿着手里的家书开心的样子,看到老百姓取到期盼已久的汇款时,她的心也一直陪伴着他们荡漾。由于她的耐心和热情,沿途老百姓对她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从2005年开始,就有不少群众委托她帮忙捎带东西,有委托买菜的、买农药的、买猪饲料的等等什么都有。在农忙季节,一些村民由于没时间进城,还委托她帮忙取存款,有时她开玩笑说:“你们不怕我多取你们的钱呀?”老百姓总是说:我们相信邮政,相信你,我们不担心什么。看到村民们的信任,朱正琴心里涌起万般感动,她深知,村民们并不是对她的信任,而是对中国邮政的信任和敬仰。

  风风雨雨的7年,历历在目的事还真不少,记得一次送一封平信到一农户家,破旧的老木房里只有一对年过6旬的老夫妇在家,当朱正琴把信递到他们手上时,看到的是两位老人颤抖的双手和求助的眼神,他们说:姑娘,我们不识字,你可以帮我们读一下内容吗?“当然可以”,朱正琴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读完来信,两位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原来这封信是他们外出打工6年并已外嫁他乡的女儿写来的第一封信,6年的时间,女儿杳无音信,两位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们唯一的女儿,听到女儿的问候和平安的消息,两位老人喜极而泣,因为他们之前担心女儿出了什么事,唯恐有生之年再难得到她的消息,令他们万万想不到在这个时候是邮政、是小朱为他们捎来了吉祥、送来了温暖,让他们感动不已。临走时,两位老人拉着朱正琴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你,姑娘,谢谢你!握着两位老人干枯的双手,看着他们眼里幸福的泪花,朱正琴深深地感动和骄傲着,眼泪也不由自主地在眼眶里打转,那一时刻,她深深感受到,邮政投递工作送的不仅仅是报纸杂志、南来北往的信件,送的还有一种叫“温暖”的东西。

  山区邮路   都曾有过生死较量

  朱正琴所负责的邮路,虽然体会不到王顺友马班邮路的孤寂、体验不到“溜索姑娘”尼玛拉木邮路上的惊险刺激、感受不到张林昌(2010年全国劳模)九十九道拐上的艰辛,但由于所走道路全都是乡村路,绝大部分都是又窄又陡又滑的泥巴或沙石路,在途中摔倒擦伤时有发生,若遇下雨天,那情况就更不一样。——记得2007年12月的一天,天上下着小雨和刮着刺骨的寒风,吹打在脸上生生的痛,为了送一封法院专递,朱正琴骑着摩托车往一个叫飞水岩的村子赶。有句民谚说得好:“冬天不湿衣,春天不烂路”,冬天的小雨总让泥巴路变得一片泥泞。由于村级公路都是泥巴路,这让朱正琴走得小心翼翼,一步三摇,异常艰难。由于从没去过用户所在的村子,朱正琴只好一边走一边问,在临近目的地时,一段坡度达60度、宽1.8米左右、长200来米,全是石头和坑洼组成的一段岔路让朱正琴吃近了苦头,由于路窄,外面又是近百米的高坎,她只好尽量往里边靠,但由于天雨路滑,速度跟不上,摩托车不断地熄火,她也不断地摔跤,有两次差点还下了坎,惊得她一身身冷汗,但为了把邮件及时送达,她别无选择,只有向前。当她艰难地爬上坡顶时,遇到一名放牛的老伯,他看到朱正琴“受伤”的摩托车和满身的泥巴,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说:姑娘,这条路是不能走车的,是我们稍微挖一下便于干活走的,我们平时进城赶集都是走水路,坐船出去。听了老伯的话,朱正琴也才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飞水岩了。

  孤寂征途  她用红歌解闷

  认识朱正琴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性格豪爽、处世乐观之人,完全是男生性格,投递分局的大小员工都非常亲切地叫她“老朱”,她很乐意这种称呼,她说这样叫起来亲切,没有距离。老朱除了有男人的霸气,也有女人该有的温柔,

  她除了工作用心、专心、一丝不苟,还特别喜爱唱歌,尤其喜欢唱红歌,这么多年邮路上的孤寂征途,她都是用红歌来解闷,在2011年7月县里举办的“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比赛”活动中,邮政所在的6家单位组成的联队中朱正琴被队员们荣誉地推荐领唱了其中一支参赛歌曲——《映山红》。比赛中,其优美的歌声赢得了观众们一阵又一阵掌声,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邮送途中,累了,倦了,朱正琴都会停下来,在山梁上为白云唱歌,在小河边为鱼儿唱歌,用歌声排遣苦闷,用歌声憧憬未来。

  这条邮路,朱正琴奉献了青春,注入了感情,她苦过,累过,但看到乡亲们的开心和幸福,她感觉非常值得。虽然她不是尼玛拉木,但她表示要努力学习,要用行动、用汗水、用热情克隆尼玛拉木。

  在朱正琴参加的地州局举办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的结束部分,朱正琴用深情的歌声唱到:我要去云南,去看看尼玛拉木,我要去云南,拥抱我的偶像尼玛拉木,我要去云南,我要去云南,拥抱尼玛拉木,溜一下铁索……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何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