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奇妙之极者,大概莫外乎“神奇”! 世间境遇,言语最难以表述者,或许莫过于“缘分”!恰恰就是这“神奇的缘分”,构成了令人无比欢喜赞叹、振奋的佛门圣地——贵州惠水九龙山九龙寺,及其盛世重光的因缘。 说起来,也不过印证了佛教所讲的不可思议的真实,和真实的不可思议而已。
在亿万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天地悠悠,日月浩渺,地球运转,沧海桑田,一切一切都在这大自然的磅礴运势和鬼斧神工当中逐渐形成,定格为:这是山,这是川,这是平原,等等。在这诸多“定格”当中,中国的贵州省,就被定格成了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惠水九龙寺
正是这喀斯特地质地貌不可虚构的绝对真实特性,才有了贵州惠水的天然佛门圣地——“太子佛道场”九龙山九龙寺。 九龙山,由九座山峰组构而成。这些山峰若仅是随意摆布甚或杂乱无章,也就没什么稀奇了。其妙在于:九座山峰由以左三右三后三顺序环绕,自然形成一把大椅子状;“椅子”中间还稳坐一小山峰,傲居主位;居主位的山峰个子既小又巧,但却一派“王者气度”,环绕周围的九个山峰尽管个个“膀大腰圆”,却都是“忠实侍从”模样。这就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了——绝就绝在这一切都是天然成就的。
千万年来,山,依然还是那山,天造地设,蕴灵含光,静静的沉睡在那里,一直没有人识得其中玄妙。直到距今325年前的清朝康熙20年(公元1681年),开山祖师古源禅师云游到此,以其高超道行,感得种种瑞应,加之独具慧眼,识得此山乃天然的“九龙浴佛”圣地——“太子佛”应化道场(“九龙浴佛”是佛门中有关“九龙”话题的唯一记载:相传当年佛祖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有九龙吐水为之沐浴,佛门将幼年的佛祖尊称为“太子佛”),由此开山祖师亲定山名为九龙山,创建了九龙寺,因山有寺,寺有山名,山寺浑然一体,作为佛门圣地,作为“太子佛道场”,一直承传至今。 “缘分”二字,总是那么奇妙!
由于世远年湮、沧桑巨变,寺院已于解放前被盗匪所毁,种种原因造成了历史资料的严重缺失,乃至片羽吉光竟不可得。于拟定道场重建之初,也只是就“九龙寺”而“ 九龙寺”而已。正彼之时,忽有当地耆德老人告知:“此山格局为‘九龙抢宝’,正当中小山峰名为‘宝山’,‘宝山’顶上以前建有‘太子神殿’。不觉于恍惚中有所启示:“九龙抢宝”,“太子神”,这当中是何道理?遍问当地百姓,皆不能说其所以然。冥思苦想,遍查资料,终于豁然开朗:“太子神”即“太子佛”,“九龙抢宝”即“九龙浴佛”,淳朴百姓不明佛理,而能于若干年道场衰废期间记得“九龙抢宝”、“太子神”之类概念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喜逢盛世,道场重光;圣地胜缘,慧炬重燃。
公元2005年3月17日是农历的二月初八,是佛祖出家的纪念日。这一天对于“太子佛道场”惠水九龙山九龙寺来说,可谓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复建贵州惠水九龙山九龙寺总体工程启动暨大雄宝殿奠基典礼”在九龙寺原址上隆重举行,省、州、县有关领导及省内外佛门诸山长老、护法居士、社会贤达光临典礼并为重建奠基铲土,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七八个省区的客人和信教群众七千余人参加典礼,可谓盛况空前,法缘济济。从这一天开始,九龙山九龙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黔地佳山水,九龙含瑞象。到过贵州的人都承认,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公园省。明山秀水,奇花异草,神石怪洞,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更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诱人气候,这一切上天的恩赐,使贵州显得更加“贵州”——确实是珍贵的好地方。唯一略感遗憾的是。由于地理原因——蜀道难,黔道更难,和历史的原因——没有多少文人墨客来赞颂唱咏,使得几乎整个贵州全省都象被世人遗忘了一样。说不完的美妙,数不尽的家珍,都变成了谦虚过度,隐而不彰。
尤其是惠水九龙山九龙寺作为佛门圣地“太子佛道场”,过去在历史上也或多或少遭受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命运。然而历史毕竟是不断前进的,所有的遗憾通通都已成为“俱往矣”!如今连地球都已经只是一个“村”了,只需要发广大心,以智慧行,把圣地建设好,把道场护持好,然后再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欢迎“地球村”所有的“村民”在有空的时候都来我们惠水九龙山串串门,喝喝茶,静静心、拜拜佛!
九龙山
九龙寺简介 文章来自:惠水县政协 作者:惠水县政协 建设中的惠水九龙山九龙寺,位于惠水县城西9公里,距省城贵阳56公里。九龙山是古景名山,古人称其为“九龙拜佛”、“九龙捧寿”,以殿宇辉煌,风光秀丽而著称,为贵州省中部三大佛教胜地之一。这里层峦叠嶂,山峰雄奇,置身其中,九座山峰把浑圆似珠的一座小山紧紧围护在山谷的中央,佛家称之太子佛,意为九龙护宝出太子,是天设地造的佛教活动场所,举世罕见。居住在这里的苗胞,民风淳朴。 九龙寺历史悠久,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由楚人古源法师募资修建而成。1935年、1950年两次遭受火灾被毁。
然而,由于九龙寺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势恢宏的建筑,每年仍有大量善男信女和信徒前来拜佛朝山,探幽赏景。恢复重建九龙寺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愿望,2004年5月,县政协引进贵阳弘福寺首座释崇慈法师募集资金恢复重建九龙寺。
2005年3月17日举行奠基仪式。九龙寺区域面积500多亩,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阁、玉皇阁、观音阁、天王阁、禅房、钟鼓楼、太子佛、佛学院等,总投资6500万元,建设期限5年,前期投资3500万元。目前,投资297万元的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和投资88万元的放生池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150万元的牌坊、长廊、禅房,牌坊已完工,天王殿、长廊、禅房正在建设中。九龙寺建成后,是全国唯一的太子佛道场,是全省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仅大雄宝殿内的佛像即达1250尊。如此高品味、高档次的艺术造型,生动地再现了佛祖当年讲经说法,1250常随弟子恭敬聆听的恢弘场面,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由县政协引进贵阳弘福寺首座释崇慈法师募集资金搬迁西山寺到九龙寺旧址并复建九龙寺的工作进展顺利。 九龙寺由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太子殿、法堂、佛堂、放生池、寺门、山门、长廊、禅房、佛学院等建筑群组成,建设期限5年,总投资6500-8000万元。 目前,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的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禅房、放生池、长廊、寺门、山门、朝佛步道、广场、佛像等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于2007年10月19日开光,接纳游客。届时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台及国内各大寺庙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将汇聚九龙寺讲经说法并出席九龙寺开光盛典。
为加快九龙寺建设步伐,县政协成立了由主席为组长,副主席、办公室及专委会主任为成员的九龙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助九龙寺抓好各个项目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九龙寺建设的顺利进行。 九龙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太子佛道场,是全省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更是我县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每年可接待游客35万人(次)以上,将极大地拉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省州领导到九龙寺建设工地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认为,这是县政协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手笔。
惠水九龙寺更多图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e5ea10100x7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