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记牛肉饭店的看家菜
饭店在大学生中人气旺的原因主要在于老板景亚军女士的乐善好施。经营饭店数年,景亚军女士先后通过青年基金会或是其他方式向贫困大学生捐款数十万元,“经常收到一些他们发来的感谢短信,但我都不知道是谁,我做这些也不是想要别人来感谢我。”提到捐献的问题,景亚军说,其实不想老说这件事。
景亚军身体不好,患有再生性贫血,“是早期在化工厂上班留下的病。”她说。因为生病,她免疫能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但仍然坚持照料生意,乐观积极。“很多得这个病的人都死了。”她说,能活下来主要是因为心态不错。“每天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到晚上睡得很安心。”
讲诚信的环保生意人
景亚军是大专文凭,下岗后创业开店,自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喜欢看韩剧《加油!三顺》,经常用里面女主角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加油,景亚军!”她说。
“做生意要讲诚信。”景亚军说,2011年因为生病,长期不在店里,在管理上没有做到位,导致客源不如从前。“牛肉分量不够,当然不行,做生意就是讲诚信,绝对不能缺斤少两。”因为菜分量的问题,一向温和的景亚军曾对员工大发雷霆,还摔过盘子,“金针菇应该给三两,他们那个只有一两,我当然要生气。”
做生意讲诚信,只是景亚军坚持的原则之一,她还是个环保人士。出门包里放着一双筷子,不用一次性用品,洗澡用盆接着水再利用来冲厕所。在店里,叮嘱员工垃圾袋要重复使用,“我想要给下一辈人留下点什么,那些都是白色污染,不行。”她说。
信佛的景亚军说,佛家说做好事有两种,一种是拿出自己的金钱或其他去帮助别人,另一种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别人。所以,她即使身体不好再怎么累,也会一桌一桌地跟客人聊天,希望能用积极乐观的姿态感染别人。
她对员工说,好好干,我们干好了,周围卖牛肉、卖蔬菜的人也有生意做,你们是做了贡献的。
【记者手记】各种学雷锋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景记和朋友聚餐,席间,老板景亚军来问吃得好不好,热情、开朗、积极,那是我见她第一面。
接到采写身边雷锋的任务后,想到的第一个人是景亚军,她身患重病还资助别人,然而多次到店里或是打电话联系,得到的结果是“不接受采访”。不甘心的我只好又到店里,给她说,只是想聊聊天,最后她答应可以见报,但要我保证对她捐助的事情一笔带过,而且不能拍照,哪怕只是店里的照片也不行。她不想让人认为她是在为自己的生意宣传。因为聊天的时候她还没有同意见报,所以不能拿出纸笔记录。所以稿子写起来有些凌乱,完全凭我自己的记忆。
和景亚军聊天一个多小时,人生起落、生意人的公德心、做人的态度,“小资”的生活方式,等等等等,聊到最后,我惊觉自己偏离了一开始的设想:雷锋居然不是我们的主题。
不过这次偏离却让我有意外收获:学习雷锋精神有其必要,但是不是学习雷锋精神只能有一个模板呢?当然不是。
说实话,每年三月学习雷锋的日子,有些80、90后会怀有抵触情绪,一位1989年出生的大学生曾对我说:雷锋精神是可贵,但是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孩子却拿出全部家当去帮助别人,却让人觉得有些反感和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虚假。
我理解他的说法,年轻一代理解不了模范的力量,并不是他们不认可为社会付出的精神,更多是因为我们认为:为社会付出完全抹灭掉个人的个性和需要,其实也是不可取的。
雷锋只是一个平凡人,善良的平凡人,他的善良和社会责任感不论在哪一个时代同样都是被需要的。但是,过分宣扬利他主义,将模范塑造为“神”的模样,拔高道德的门槛,不仅背离需要个性张扬、个人发展的时代精神,从宏观视角来看,可能还是危险的。
也许像景亚军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公益,坚持公德心,更要在自己的生活内获得满足得到幸福感,才是时代需要的方式吧。
(作者:白凤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