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王志宝站在铁笼子外面,双手紧握钢筋,飞速滑过一个深140米、宽80米的大峡谷,前后只要30秒。王志宝“飞过”的地方当地人叫它悬洞子大峡谷,属北盘江大峡谷位于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一段。2002年,村民惠德方造了这条溜索,横跨大峡谷,接送村里的学生。因为没有桥,直到今天,村里孩子们依然靠这根铁索,横渡峡谷,出山坐火车,到乡里初中……
飞索求学路
3月31日下午2点,王志宝熟练地钻进溜索上,长宽高各一米的铁笼子,身体完全在笼子外面,只用脚踩着笼底的钢筋。
“我一点都不怕。”王志宝说他从7岁开始就一个人坐溜索横渡大峡谷。在此之前,穿越大峡谷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至少走5个小时,绕过峡谷险段;一条是下到谷底,再攀壁上来,也要一个多小时。村里的孩子上学要早上5点出门,下午5点才能绕出大山到学校,等待第二天的课程。
2009年9月份王志宝开始到乡里读初中,每个星期天下午,他都和四五十个学生一起,排队滑过大峡谷去上学,星期五再滑回家,带生活费和换洗衣服。
溜索下的惨剧
有时候坐溜索,王志宝会不自然想起大人们讲的故事——2011年夏天,山里涨洪水,峡谷水深两三米,两个女孩出村,绕进大山之后就没出来,一个星期之后,人们在北盘江找到了她们的尸体。
也是2011年,同村万龙组组长惠德方因为自己的两个孩子要上初中,他害怕小孩子翻山越岭不安全,就自己掏3000块钱,买一根100米长的钢索,请40多个人,花了4个月时间,架起现在这个溜索。从那以后,全村所有经济收入都赖于这根“细绳”,全村学生读初中也赖于这根绳子。
就这一根“细绳”也没有让家长们完全安心——稳固钢绳的,仅是两岸的几块大石头,钢绳就捆在天然形成的石洞上。两年前,离这个溜索不足两公里处的另一个溜索上,不慎掉下去两个人,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高位瘫痪。
关于桥的梦
每次回家,王志宝能看见不远处的北盘江铁路桥,那个橘红色的像彩虹一样的桥横跨过200多米深的北盘江大峡谷,看着那些背书包的学生在桥上连走带跑地追闹,他就特别羡慕,心想什么时候能把出村的溜索换成桥就好了。
造溜索的惠德方,曾打过报告请求造桥,但一直没有音讯。两年前,惠德方拿出自己的5万元积蓄,打算再借5万块钱,造一座铁索桥,但因为没能借到钱,造桥之梦再次成空。
王志宝滑过溜索不到半个小时,15岁的初三女孩徐应也跟着爸爸滑过来。才读初中时,她不敢一个人坐溜索,跟大人一起也不敢看脚下的深渊,峡谷涨水甚至不去上学,听到呼啸的水声心里就发怵。
徐应还不敢独自坐溜索的时候,她都绕两三公里走邻村的铁索桥,现在她和其他学生一样,不愿绕那么远,“坐上溜索,半分钟就到对岸了。”徐应说,要是有个桥就好了。
2000人的出村路
31日下午,村民张晓艳背了一背篼甘蔗和花生,怀里还抱一只大公鸡。张晓艳说,这些东西是背到乡里卖的。红德村土壤肥沃,植被茂盛,村民大量种植甘蔗、桔子、李子、生姜等经济作物,但外运只能靠峡谷上细细的钢绳,只能一背篼一背篼地背,那根100米长的绳子、1米见方的笼子,承载着红德村19个村民组近2000人的致富梦想。
王志宝说他上高中后半年回家一次,不上学的则要出去打工,一年只用回来一次,可守在家里的人却要天天出去、回来,滑着溜索卖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换钱,买东西,盖房子。
翻过一个山头就可以到达的火车站,却被这个大峡谷阻断;一根钢绳搭起的溜索,在崇山峻岭间根本没办法看清楚它的样子。这条收费的溜索还能存在多久,村里人心里都没底,他们说,没有桥,就只得永远这样下去。
惠德方说,过一次溜索,他收2元钱,这是对溜索的养护、以及自己每天至少8个小时守在峡谷边的酬劳。“赶紧造桥,我最想拆了这溜索。”惠德方说。
贵阳晚报记者 赵贝 王超
视频地址:http://v.qq.com/cover/h/hdo2trgomrbx38n.html?vid=g0010Jel0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