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州余庆“五心”教育真实内容披露(组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州余庆“五心”教育真实内容披露(组图)
发布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832        返回列表

从“四”到“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探索

  余庆“五心”教育——修屋到修心

余庆处处是山水田园的新农村

 
龙溪镇红军村村民喜气洋洋地表演自编的“五心教育”文艺节目
 

  金黔在线讯 2001年,余庆开展了富、学、乐、美在农家创建活动,经过余庆人民不懈的奋斗和建设,处处“青瓦白墙雕花窗”的新农家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屋子修好了,人心呢?经过调研,余庆县发现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一些干部群众还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步慢走、夜郎自大等等旧观念。屋子修好了,人心也要修,如果说“四在农家”为余庆农村换了新气象,那么针对修心的“五心教育”就洗礼了余庆的心灵,在余庆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做出了积极探索。

  “五心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于2006年在余庆正式提出并开展,11月7日,记者走进余庆,感受余庆的五颗“心”。

  脏污的工作,纯净的忠心

杨再学,忠心献祖国

 
辛勤研究的结晶
 

  老鼠,人人避而远之的“害人精”,但就凭着一颗忠心,杨再学为自己的人生打上了“害人精”的烙印。1986年秋,丰收在望,一场鼠害却毁了老百姓的所有辛劳,老百姓无助的表情和失落的笑容让杨再学立志消除鼠害,回报国家和人民,从他潜心研究老鼠至今已经23年,杨再学现任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他创造了国内的多项第一,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是贵州唯一一个一直工作在县级植保植检站的农推研究员。工作中许多披星戴月、疾病风险自不必说,怀着对祖国诚挚的爱、对人民的拳拳之心,如此脏污的工作杨再学一干二十多年。

杨再学的老鼠标本

  说起儿媳妇,心里暖洋洋

每天,龙溪镇的王群都为婆婆梳头,打理一切

  2006年,王群在贵阳拥有一份月薪2000多的稳定工作,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但自从她回到余庆县龙溪镇小河村看望生病的公公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城市,金钱繁华都被王群丢到身后,她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照料瘫痪公公的责任。照顾公公的日子并不轻松,因为没有做过农活,刚回家的王群连背柴都不会,第一次背柴就摔到了河里去,经村民指点,历经不少辛酸,才逐渐学会了农家的生活,公公便秘,是王群用手去抠……。王群的公公陈跃飞在去年过世,71岁的婆婆石康碧告诉记者,老人去世时交代她要好好待媳妇,不能克扣媳妇……说到这里,石康碧已是眼泪决堤,两位老人都早已把王群当做亲闺女。

敖溪镇的李华,喜洋洋的唱着《夸儿媳》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敖溪镇土风园。50岁的李华随着文艺队表演了十多场她们自编自演的小品《夸儿媳》,而她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好儿媳。公公一次不慎从床上摔倒,此后便一直长期卧床,李华为公公喂饭送药、擦洗伺候,五年如一日直到公公离世,老人便秘时,李华和王群一样,不忍看到老人受苦便用手帮老人抠出来。

  李华说她自己也有一个好儿媳,在敖溪镇、在余庆,好儿女、好儿媳一抓一大把,所以她们文艺队自编自演了这一段《夸儿媳》,唱好媳妇、唱“五心教育”:说起儿媳妇,心里暖洋洋……孝心换来家和睦,全家老少喜洋洋……诚心献他人,定有好营生……

爱心解答“留守儿童”的社会课题

  余庆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全县常年外出务工农民有5万多人,产生留守儿童4500余人,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了社会课题,而“爱心献给社会”则是余庆对这个困难课题的解答。龙溪二中九年级3班的梁欢从3岁起父母就赴浙江温州务工,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孤单而艰难,直到“临时父母”李龙琼和“爱心父母”贺忠兰走进她的生活。

梁欢正通过亲情视频和远在温州的父母“见面”

  龙溪二中为每一位“留守学生”聘请了校内“临时父母”和校外“爱心父母”,校内“临时父母”由学校教职员工担任,校外“爱心父母”则由党政领导、社会贤达等人士担任,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应聘,爱心暖流在社会中汩汩流动。梁欢便在这样的爱心浇灌下成长、成熟,现在的梁欢改掉了曾经说脏话、没礼貌、乱花钱的一些不良习惯,成绩也从以前的20多名变成了前5名,成为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李龙琼说,以梁欢的成绩,明年考上县里最好的余庆中学不成问题。“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以后也当老师,像帮助我的父母们一样帮助其他留守的孩子。”梁欢羞涩而又自豪的说出了她的梦想。

  90%“信用镇”

余庆县信用联社网点,“五心教育”渗透信用工程建设

  诚心献他人,余庆县信用联社唐永强主任特别有感触,经济环境的诚信最能反映出社会体系的诚信,余庆县信用联社一直致力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余庆县松烟镇觉林村青山组村民张应全(音)无钱还贷,眼看着贷款即将逾期,其他组民自发凑钱替他还了贷款,因为青山组“信用组”的信誉不能丢。讲完张应全的故事,唐永强感慨:“村民为维护诚信的感人故事太多了!这些年,余庆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诚信,已经都自发形成了没有诚信是一种耻辱的观念。”余庆县辖9镇1乡,全县贷款不良率按四级分类不到1%,目前已经有9个乡镇建成了“信用镇”,根据政策,余庆已经具备了创建“信用县”的条件。

  村民讲诚信,信用联社也兑现信用户创建后的奖励优惠政策,据唐永强介绍,余庆县信用联社对信用户(组、村、镇)近年的贷款利率优惠幅度达30%~40%,除了利率优惠以外,还有服务优先、提高授信额度等优惠政策。由敖溪镇村民自发组成的敖弘木材专营合作社就获得了余庆县信用联社780万的无抵押贷款,让其经营走上了正轨。村民借贷更方便了,创业更有底气了,信用联社也实现了利润的连年增加,2010年净利润增幅达37%,村民与信用联社两者互惠互利,加快了余庆“三农”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

  不敢说话的孩子

“五心教育”展板

  因为胖,城关一小六(二)班的吴雨沙曾深深自卑,小小的爱美之心封闭了自己,但记者见到她时,她已经是连续5次获得“信心之星”称号的班长。吴雨沙说,参加“五心教育”的各种文体活动、演讲、兴趣班,“信心留给自己”教会了她自信。有一次,有坏人在学校门口,吴雨沙就勇敢的召集操场上的同学一起追坏人,从学校一路追到农贸市场,在群众的帮助下终于把坏人抓到。“以前自卑的时候,连说话都成问题,怎么还敢去追坏人。”此时的吴雨沙自信满满:“现在我也不在意胖不胖的事了。”

面对记者的镜头,吴雨沙摆出了一个自信满满的动作

  一个孩子的转变折射所有孩子的转变,“五心教育”渗透课堂恰如春雨润物无声,城关一小校长陈华富介绍,从2006年“五心教育”提出并实施以来,校园里孩子们乱扔垃圾的少了,自觉上课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关心社会的多了,贪玩散漫的少了,有信心学习好、身体好的多了……点滴积累,点滴改变,以“忠孝爱诚信”浇灌祖国花朵,余庆的未来因此有了支点。

  从享誉全国的专家到学校里小小的心灵、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到田间炕头的家务事,在余庆这个小城里发生的一个个鲜活而具象的大事小事无不闪动着“五心”的星火,5年里“五心教育”已经默默浸润了余庆。如果说“四在农家”修出了一片山水田园的黔北民居新农村,那么“五心教育”则在“四在农家”的基础上修建了一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心灵建筑。

作者: 金黔在线网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