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西瓜”传言让网友咋舌
近日,一条微博称:“黑心商贩把针头对准了尚未到成熟期的西瓜,‘打针西瓜’所注射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不仅破坏肝脏、肾脏,而且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同时,微博还附图说明了打针西瓜的特点。
![]() |
网上流传的打针西瓜图片。 |
此微博一出,便被大量转发,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引得许多网友对吃西瓜“胆战心惊”:
Z-桂红:打针西瓜?!要不要这么黑心啊!伤不起呀!这个夏天还是喝凉开水算了。
王新yes:妈的,以后谁还敢吃啊,亲,买西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啊!
西在囧途-毛济砣:昨个儿刚吃了个一边甜一边酸的西瓜,今天就看到打针西瓜的消息,试问,现在什么食品安全??
“打针西瓜”微博被删网友被禁言
除了被“打针西瓜”吓坏的网友,也有网友对“打针西瓜”的可信性表示质疑。
科学松鼠会成员龚钴尔说:“一看就没种过西瓜。西瓜这东西,不比别的,长起来很疯的,何必打针?夏天的西瓜基本都是瓜贱伤农,几分钱一斤,弄个注射器给它们一个个打针,划算吗?老子是种西瓜的,不是开诊所。”
网友“点子正”指出,打针西瓜流言曾在2006年导致海南瓜农损失三千万元。“当年专家已从生物、营养、经济等角度分析过谣言一捅即破。”
就在“打针西瓜”被“疯狂”转发之际,微博的首发网友“王强_99”却发微博称,自己接到新浪微博官方打来的电话,由于自己发的一条微博造成全网转发,扩散。“新浪告知影响不好,将对本人实行禁言七天的处罚!”
同时,“王强_99”发布的关于“打针西瓜”的微博被删。
记者动手实验给西瓜“打针”
给西瓜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究竟是否可行?记者做了“打针西瓜”的实验。
实验西瓜:记者在城基路的一个水果摊选了一只麒麟瓜,产自海南,重约3公斤。仔细检查这只西瓜,尤其是瓜蒂附近,表面光滑,无针眼。
实验材料:适量甜蜜素和胭脂红,加水,配成红色溶液。针管一只,容量1ml,配针规格0.45mm×15.5mm。药店销售人员称,“这个规格的针头是最细的。”
实验过程:在西瓜瓜蒂附近选定一个位置,用注射器将溶液注入西瓜。
“打针西瓜”:放置一段时间后针孔易看出
结果一:用最小号针头给西瓜打针,若针孔在瓜皮上的浅绿色部位,如仔细看,还是可以辨认出针孔。但是如果针孔位于瓜皮深绿色部位,则不容易分辨出针孔,且刚刚将针拔出西瓜时,都有红色的液体从针孔中溢出。“打针西瓜”放置两小时后,针孔周围开始慢慢发黑。因此,放置超过两小时的“打针西瓜”,在市场上容易辨认。
![]() |
记者给西瓜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 |
结果二:沿着针孔将西瓜切开,可以看到,靠近针孔的瓜瓤区域,有一小块集中呈鲜红色,与其他部分的瓜瓤的淡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距离针孔越远,瓜瓤颜色越淡。同时,靠近针孔处的瓜皮内侧,被染成红色。
若是买了“打针西瓜”回家,切开后“打针西瓜”就会马上“露馅”。
结果三:将打针西瓜放置一小时后观察瓜瓤,发现中间部分的瓜瓤比一小时前红,然而比针孔附近部分的瓜瓤染色淡。这表明溶液在西瓜内可以扩散,但是扩散不均匀。
结果四:被溶液染红部分的瓜瓤,入口极甜,然而甜中有涩感,且涩感在口中不易消退。
![]() |
切开打过针的西瓜,靠近针孔的瓜瓤部分变成鲜红色,与其他部分的淡红色形成明显对比。 |
贵州最大西瓜交易市场:这里绝没有“打针西瓜”
位于石板哨的贵阳市石板农产品物流园果品蔬菜交易大厅,是贵州省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据大厅果品经营管理部组长王贵明介绍,这里每天的西瓜交易量在七八十吨左右,大多来自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全省市面上的西瓜,多出自这个交易大厅。
提到“打针西瓜”,石板果蔬交易大厅内的一位经销商梁先生直摇头,“‘打针西瓜’纯属谣言!”梁先生说,自己做了近20年的西瓜生意,这几年,这样的谣言年年有,“那些说的人也不嫌累哦,那西瓜怎么能打针嘛,一点常识都没有,”梁先生指着一只瓜说,“西瓜这个东西虽然价钱不贵,但是可精贵,你只要用针扎破了它,这瓜第二天就完了,全都要烂。”
从大营坡来交易厅进西瓜的顾先生说,“我卖西瓜五六年了,从没有进到过打针西瓜,自家更不会给西瓜‘打针’。我老家是黔西的,以前也种过西瓜,给西瓜‘打针’除了容易烂,成本上也划不来。”
“我这里西瓜每天少的时候买一两万斤,多的时候有四五万斤,每一个都打针,要把人累死咯。”经销商熊先生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西瓜的质量和品种都非常好,没必要费‘打针’这个劲嘛。”
王贵明表示,石板果蔬交易大厅供应着全省的西瓜,对于西瓜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会抽查,“我们保证,这里绝不会有网上说的‘打针西瓜’。”
专家:给西瓜“打针”纯属谣言
“打针西瓜”在农业学上究竟有无可行性,对此,贵州省园艺学会理事长樊卫国教授认为,“‘打针西瓜’纯属谣言。”
“西瓜还未成熟时,向里面注射液体,不管是用胭脂红和甜蜜素配制的溶液,还是水等,都会导致西瓜死亡。”樊卫国教授解释,西瓜是一个活体,给其随意注射液体,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西瓜死亡。“而在成熟时注射,西瓜也会因通过针孔与空气接触,导致腐坏。”
对于网上流传的关于“打针西瓜”的图片,樊卫国教授表示,图片中被指针孔的白色部分,有可能跟西瓜的品种有关,但“绝对不是给西瓜打针造成的。”
此外,樊卫国教授还表示,流传的西瓜催熟说法也不可信,“西瓜催熟之后不甜,没有市场。有些西瓜的瓜瓤为红色,瓜籽却为白色,那是因为西瓜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不是因为催熟导致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毅副教授认为,“打针西瓜”说法的广泛流传,是因为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一种心理恐慌造成的,“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听到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时草木皆兵,谣言一出,很多人不能理智地分析。我个人认为‘打针西瓜’的说法是比较荒诞的。这种事情不可能大面积发生。所以大家可以安心地吃西瓜。”
⊙贵州都市报记者 李盈 摄影报道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