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菜,全靠这条溜索
村民自建的木桥被洪水冲垮,盼政府修一座“不垮的桥”
近段时间来,关岭自治县断桥镇的坝陵河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条横跨坝陵河约200米的粗大钢丝溜索上,时常吊着瓜果等蔬菜,从彼岸运送过来。这是河水暴涨后,由于没法运送蔬菜,当地村民无可奈何使用的一种运输办法。
亚洲第一高桥附近
溜索运送蔬菜
由于断桥镇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发展早熟蔬菜。
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210国道线上的断桥镇坝陵村看见,一根粗大的钢丝绳溜索,横跨公路下正在哗哗流淌的坝陵河,几名村民正吃力地拉着绳子,将一筐筐黄瓜、西红柿从河对岸拉过来。
而在溜索河段上游3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闻名于世的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桥”的坝陵河大桥。
正在忙着从溜索上运送蔬菜的是村民鲁绍祥和鲁彬等人。他们把通过溜索运送过来的蔬菜又一一搬回附近的家中,集中在一起后,准备再送到市场上。

钢丝绳溜索
每年运送蔬菜50万斤
据鲁绍祥等人讲,坝陵村有500多户村民,全村人主要以种蔬菜为主,大部分村民的土地都在河对岸,有600亩左右。
由于没有桥,一旦雨季坝陵河涨水,村民们无法到河对岸,而对岸地里的各种蔬菜熟了,要绕道上游和下游1公里多的地方才能过河,非常麻烦。
三年前,为了方便运输河对岸的蔬菜,坝陵村部分村民集资,利用210国道上的一棵行道树和河对岸的一棵树,架起了一条钢丝绳溜索。通过溜索将蔬菜从河对岸运送过来,确实省了不少时间。村民称,前年和去年,每年通过溜索运送过来的蔬菜都有50万斤左右。
建桥仅半年
河水暴涨冲垮木桥
溜绳虽然方便了不少,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去年5月份,一个名叫罗小权的村民在乘坐溜绳到对岸干活时,不小心掉入坝陵河中,幸好他会游泳,才未发生意外。运送蔬菜时,每次拉运都非常费劲,并且一次只能运送一小筐,有许多村民便不想再利用溜索。
去年11月份,坝陵村的42户村民集资8000余元,又投工投劳,终于在溜索下游约100米的地方修起了一座水泥桥墩、木板铺就的桥。此后,村民们干活方便多了。
今年雨季来临,坝陵河水开始暴涨,5月13日上午,洪水突然将刚修好半年的木桥桥面冲垮,漂到下游1000多米远的地方。5月26日,10多个村民用了一天时间,才合力将桥面抬了上来,重新铺在桥面上。不料,次日中午,暴涨的河水又将桥面冲垮。
众村民盼望
为他们建座不垮的桥
新修的桥毁了,无奈之下,村民们只得又重新利用起了溜索。
村民鲁彬说,几天前,他在河对岸种的黄瓜熟了,那时黄瓜的价格是每市斤0.70元,但桥毁了,每天通过溜索根本运送不了多少,到目前,黄瓜的价格已跌至每市斤0.35元。鲁彬说,他种的黄瓜有1000多斤,因为没有桥,眼睁睁地看着就少赚了近400元。
像鲁彬一样,因为蔬菜不能及时送上市场,遭遇价格“睁眼跌”的村民还有不少。村民们说,如果有桥,每天可以采摘1000多斤,但现在运送不了,每天只能采摘500至600斤。
看着眼前被冲垮的木桥,村民们满脸焦急和无奈。他们多么希望,相关部门或是好心人能帮一帮他们,为他们建一座冲不垮的桥,让他们在坝陵河边上安居乐业。
作者:贵州都市报首席记者 徐荣锋 摄影报道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