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后一个通电村每家月平均电费仅6元,335万元的投资需112年才收得回来———
紫云自治县宗地乡大地坝村地处麻山深处,系国家级一类贫困村。5年前,作为贵州省最后一个通电村,这里的村民终于用上了电。5年过去了,由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大地坝村的村民仍处于极度贫困中,2011年,全村392户2062人的人均收入仅为500元。村民的贫困,还可从每月的用电量上体现:全村392户用电户,每月产生的电费仅在2500元左右,平均每家电费在6元左右。这分明是一桩“赔本生意”。但供电部门却专门配备了5名农电工,“伺候”着大地坝村的安全和舒适用电。
村民们围坐看电视
新闻回顾:贵州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
2007年10月15日晚7点30分,紫云自治县宗地乡大地坝村。
突然,一盏盏悬挂在木屋或茅草屋里的电灯,一下发出刺眼的光亮,使小木桌上的煤油灯顿时暗淡。这一刻,分散在麻山腹地的392户人家都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大地坝村的通电,宣告贵州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村民们从此告别了“煤油灯时代”,步入了现代文明。至此,贵州2041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比原计划提前了3年。
当年,为了让大地坝村能够年底通电,安顺供电局共投入资金335万元,为大地坝村新建10千伏线路23.86公里,新建400伏线路4.36公里,新建220伏线路23.75公里,新装配电变压器7台,为大地坝392户村民安装一户一表392块。
最后通电村配了5名农电工
进入雨季后,安顺电网紫云供电局水塘供电所线路组的工作人员便决定,到水塘供电所管辖的大地坝村巡查线路。近日的一天上午,由罗所长带队,4名巡线工开始沿着进山的线路巡查。记者随行,见证了巡线工们一天的艰辛。
当天,巡线工马不停蹄一直忙碌到下午5时许,才巡查完23.86公里的10千伏线路和4.36公里的400伏线路。之后,他们来到大地坝村,为几户村民换完符合规定的表后线后,天黑了下来。
巡线员们驾驶的越野车开着大灯,沿着在大山的绝壁之上凿出的毛石路,返回到60多公里外的水塘镇时,已是晚上10点过钟。
![]() |
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大地坝村为村民接电线 |
据水塘供电所的罗所长讲,和线路组的巡线工们同样辛苦的,还有5名农电工。由于15个村民组分散在许多座大山之中,且当时大部分村民组未通路,如果一个抄表员要抄完大地坝村392块电表,需要徒步在大地坝村行走一周左右。临时聘请的几名抄表员干了一段时间,都嫌太累便“撂了挑子”。从前年起,水塘供电所便明确了5名农电工,按村民组的远近,每人负责几个村民组的抄表工作,同时对自己服务抄表户的换电表、接电线等项目负责。每月1日至15日是抄表时间。5名抄表员一进山,均需要一至两天才能完成工作出山,如果碰到恶劣天气,还要被耽误一至两天。抄表工作中,抄表员还得兼顾起巡线工作,对所经之处的线路要进行巡查。
全村2062人每月总电费仅2500元
据了解,类似大地坝一个村就配5名抄表员的情况,这在全国都鲜见。一些条件好的地区,一个抄表员就能负责抄几个甚至十几个村的电表。然而,供电部门每月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所“伺候”的大地坝村,目前除了4户三相动力用户外,其余388户村民们用电仅为照明。由于村民们用电量极少,每月产生的电费仅在2500元左右。
用电量少,这说明大地坝村非常贫困。事实上,大地坝村属于国家级一类贫困村,全村2062人中,人均占有耕地仅有0.88亩(无田)。而且,这里的地貌为石灰石岩溶峰丛,山脉纵横交错,地势较为复杂,因此大地坝村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岩缝和窝凼中。也就是说,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就在石漠化的石旮旯里与石头争地“刨食”。
大地坝村村主任陈仕学说,通电的5年以前,村里人均收入只有300元,村民们的粮食不够吃,大多靠政府救济。通电以后,村民们用上了粉碎机,解放出了此前用石磨推包谷的时间。有了时间,一些村民开始发展养猪,加上更多的村民外出打工,村民们的收入才有所上升。他介绍说,通电4年后的2011年,大地坝村的人均收入提高到了500元。
收回总投资供电部门需112年
大地坝村通电5年来,至目前为止全村总用电量为26.8万度,总计交纳电费14.23万元。照此标准计算,电力部门要收回335万元的投资,至少需要112年的时间,但是,如果加上维护费用的话,这笔投资永远都收不回。供电部门在大地坝经营的,是一桩“赔本生意”。
但供电部门的同志说,账不能这么算,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供电部门,要注重社会效益,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不能只做赚钱的生意。
近年来,随着政府“茅屋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大地坝村的茅草房消失的身影在渐渐加快,目前村里仅剩20多户茅草屋,而在安顺供电局职工刘高才的印象中,当年参加大地坝村的通电庆典时,村里半数以上的村民居住的都是茅草房。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奋战五年,全力总攻“绝对贫困”。水塘供电所的同志说,省里减贫总攻的号角已吹响,他们也为大地坝看到了希望,他们非常愿意见证大地坝村快速脱贫并实现小康,同时希望大地坝村的用电量能够上升。因为,用电量上升,就说明大地坝人富裕了。
⊙贵州都市报首席记者 徐荣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