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阳市政府200万元重奖见义勇为(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阳市政府200万元重奖见义勇为(图)
发布时间:2012-08-17        浏览次数:733        返回列表
            8月15日下午,贵阳市召开全市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对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荣获“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以及受到通报嘉奖和表扬的人员进行表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发表讲话指出,人人都可以见义勇为,呼吁人人都要见义勇为,全社会都要为见义勇为鼓劲助威,让好人一定得到好报,让见义勇为精神在筑城大地广泛传播和弘扬。

    奖励金额198.8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在严打“两抢一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中,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广大市民见义勇为,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全市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此次授予“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的有4个共19人;授予“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有10人,通报嘉奖的有17人,通报表扬的有4人;表彰奖励金额198.8万元,是贵阳市历届见义勇为表彰人数最多、奖励金额最高的一次。
 


 

    据介绍,目前,贵阳市已大幅提高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标准,并在政治荣誉、奖励抚恤、就业就学、评烈评残、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优待。其中,在现金奖励部分,对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金额由原来最高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牺牲人员表彰奖励金额由原来最高5万元提高到25万元,对负伤致残人员的奖励由原来最高5万元提高到15万元。

    亲属子女也受优待

    获奖名单上,记者看到,这个优秀的群体中,最年长的已60岁,最小的才16岁;有工人、教师、学生,也有农民、个体、巡防、保安,来自社会各领域;他们中,有的流血受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介绍,为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2006年,《贵阳市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暂行办法》正式颁布施行。2011年底,贵阳市又成立了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工作机构——— 贵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据悉,自2006年以来,共有408名见义勇为人士受到了贵阳市见义勇为工作机构的表彰。

    除大幅度提高现金奖励标准外,贵阳市的相关优待政策还不只限于见义勇为人员本人,其直系亲属、子女也在考虑范围之内。按照规定,见义勇为受奖人员、见义勇为牺牲或者致残人员的子女或者由其供养的弟弟、妹妹生活确有困难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免除学杂费;参加中考、高考的,同等条件下,市属大中专院校、高级中学应优先录取,并减免学杂费;考取非市属大、中专院校的,由市见义勇为机构一次性给予学费补助。

    李军在讲话时强调:“就是希望在贵阳市营造出‘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

           

“飞腿哥”张槐乾:现场吟诵《樱花路》

            张槐乾没想到,7月2日,他在校园内只是出于本能的那一脚,不仅一夜间成为网民们推崇的“飞腿哥”,更让自己有机会成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代表,站在全市的大会上发言。

    “相比起牺牲的两位英雄的壮举,我只是做了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一点力量。”尽管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但直到现在,张槐乾仍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见义勇为的高度关注。

    “广大市民对倪兵与韩一民两位英雄真诚缅怀和悼念,让我们这些‘90’后和‘00’后青年深受感染和教育。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维护正义,共同尽职尽责,爽爽贵阳会更加平安,多彩贵州会更加和谐。”

    最后,张槐乾再次吟诵贵师大师生共同谱写的歌曲《樱花路》,缅怀两位“最尽职保安”———

    9月我们到来,7月我们离开。一次次擦肩,似乎从未有过对白。

    你曾经告诉我,校园里最坚强是香樟树,最美的是那樱花路。

    我见过你严肃,值班室墙上制服威武……在那人群中,想象你深夜里的孤独。你走过校园里每一条小路,你熟悉每一棵香樟树。就在这天下午,你守护着最美的樱花路。

    “英雄书记”杨政学:大家都行动起来!

    今年46岁的云岩区威清社区服务中心下威清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杨政学,多次路遇歹徒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行为勇敢斗争,被街坊誉为“英雄书记”。

    “我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在做一名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杨政学说,多年来他始终怀着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帮助弱者的坚定信念。“只要看到违法犯罪的事就义不容辞主动上前维护正义,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杨政学说,对于这个荣誉,一定要加倍珍惜。“借此机会,我倡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搞好我们城市的社会治安,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尽一份自己应尽的义务。”



 ⊙文/贵州都市报记者 沈丽琼  实习生 李娉 戴唯   图/特约记者 吴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