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拦车 送上剥好的烤洋芋
9月9日晚8点30分左右,记者们在云贵乡采访完毕,因为没有网络,便去两个小时车程外的云南省昭通市发稿。途经迤那镇时,采访车突然被10多位村民拦停。
记者把村民送的烤洋芋、苹果,又转送给受灾群众。
金黔在线记者 曾华星 摄
在第一辆采访车上带路的威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茂下了车。李茂看到,村民们手中提了大概20多斤烤洋芋,并且是细心剥掉皮的烤洋芋。还有一些村民,则提了几袋子的包子馒头,起码也有20多斤。
村民们对李茂说,早就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知道有记者在这一带采访,并且前一个村寨的人告诉他们,采访团要经过这一路段。村民们知道记者采访辛苦,饮食不能保证,便早早准备了些吃的,已经在这里等候2个多小时了。村民们还细心地打听到,采访车有两辆,车前的玻璃上贴有“采访报道”字样。
闻言,李茂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叫师傅赶紧打开车门。第二辆采访车上坐着10多个记者,当时大家正在补瞌睡。看到突然涌上来的村民,还不断地递来洋芋和馒头,绝大多数记者甚至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李茂介绍详情后,记者们纷纷站起来,赶紧接过吃的。除了道声“谢谢”,平时能言善辩的记者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村民们下车后,吃着这些干粮,大家顿时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村民们上来的那一瞬间,毫不夸张地说,我甚至有种当年红军的感觉。”贵州广播电台的记者陈久菊说,当时,记者们已有8个多小时没吃东西了。
次日,从昭通市往石门乡采访的路上,途经中水镇时,车子也被村民们拦停。四五个村民送来了当地的特产,四五十斤青苹果。两次相赠,记者们都只是吃一小点,因为担心受灾群众没吃的,还特意留了些拿给他们。
浓雾中 缓慢向灾区挺进
这是让很多记者难忘的场景。
9月8日下午2时30分,采访团一行从贵阳向威宁出发。8点多到达威宁简单吃完饭时,已经是9点了,但大家还是决定立马朝灾区云贵乡出发。
如果以正常的速度,到达云贵乡只需要1个多小时,但在那晚,采访团的车硬是开了3个半小时。除了晚上开得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40来公里的山路浓雾弥漫,能见度不到5米,车子只能以10多码的速度缓慢前行。
到了云贵乡,已经是9日凌晨零点30分。紧接着,当地召开媒体会议。1点30分,贵州都市报记者向编辑部发出稿子,几个小时后,读者看到了最新灾情。
“说实话,当时我特别担心车子出事,能见度实在是太差了。”李茂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现在还有点后怕。
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体会最深的还有“饥饿”两个字。因为吃住都不能保证。
“那时候,在路上看见牛羊,我们都觉得如果能吃上牛羊肉就好了。”金黔在线记者曾华星笑着说,大家还不停地聊“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些美食,越聊越饿,越饿还越聊得起劲。
这次赴威宁采访的媒体有10多家,短短4天时间,行程有1000多公里。可以说,大家除了采访写稿就是睡觉,而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到6个小时。
⊙贵州都市报记者 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