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下午4点过,四川的救援车在转运伤员时被困,车上人员无奈弃车逃命。

云南消防队员带着搜救犬在废墟中寻找生命迹象。
地震发生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志愿者近万人进入灾区,参与搜救。到地震后的第三天,救援人员的足迹已遍布震中重灾区每个角落,遇难者遗体悉数找到,伤情严重者全部被送往彝良县城抢救、治疗,一些轻伤者也在各个医疗点接受治疗。
震中洛泽河镇通往县城彝良的公路沿着洛泽河蜿蜒,一边是耸入云霄的山梁,一边是20多米深的峡谷,底下是滔滔山洪……这一段路是洛泽河镇通往山外的生命线。地震震垮的山体将这条生命线完全阻断,救援人员翻越滑坡体,徒步进山救人。第二天,救援人员通过10多个小时奋战,道路打通。但只要有余震,就会垮下一处,道路再次中断,救援人员又再疏通。救援,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堵、一次次的通中,紧张进行着。
救援队员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灾区群众。
记者两次徒步穿越这条生命线,一路顶着飞泻的落石,与出山的灾民没命狂奔。在8日下午第一次穿越生命线时,遭遇余震,山顶垮了下来,尘灰散尽后发现前方几十米处的路又没了。我们不敢贸然前行,在路边等待疏通。这时,一辆救护车载着两名伤员呼啸而来,因伤员情况危急,不敢耽误,救护车从垮塌体上冲去。惊险的事情发生了:垮塌体全是拳头大的石头,车轮陷了进去,进退不得;而就在这时,又一次余震来了,山上再次扬起尘烟,路上的救援人员和灾民惊呼“快下车、快点跑!”车上医护人员下车抬着伤员就跑,冲出了石头雨……救援,就在这样的惊心动魄中,夜以继日的进行着。
这次地震,几乎所有房屋变成了危房,无法居住。大量灾民被转送至彝良县城或其它安全地带,集中安置。在县城罗炳辉广场安置点,记者看到,民政救灾帐篷连绵成片,每个帐篷里都住着几家人,虽然挤了一点,但是大家都能互相关照,组成临时的新家。食物集中发放,早餐是方便面,中、晚餐是米饭。领取食物时,大家有序排队,互相谦让。
滚落的巨石砸坏一货车。
一村民被垮塌的房屋砸中肚子,2天后才发觉受伤,被紧急送往县城抢救。
洛泽河镇洛泽河村林家坪村民组,一位村民在地震中被山石砸中遇难。家里房屋也摇摇欲坠,连丧事都办不了。这时,村寨里的人们自发从废墟里刨出一些柴米油盐,帮助这家人办丧事,送逝者入土。
生命线上,每个大型滑坡处都有几名救援人员坚守,指挥灾民和救援队伍通行。两名救援人员在坚守中,被余震震下的山石砸伤。
往日温暖的家,已成废墟。
消防队员运送物资。
在震中洛泽河,记者看到不少挂着贵州牌照的车辆,有救援车、物资车,也有私家车。众多贵州人在地震发生后相继赶到灾区,积极参与救援,送去物资。有的志愿者还表示,紧急救援结束后会继续留在灾区,参与随后的防疫、灾后重建等工作。
新街子村,村民在地上挖洞烧水。
来自贵州的救援队的颜国政刚从云南边防武警部队退伍回来,地震后加入救援队,赶赴云南救援。医疗队员谭光珍的左腿在途中受伤,仍然坚持随队赶到震中,救护伤员。搜救队员罗丽娟在完成搜救后,帮助灾民搬运救灾物资,几十斤重的物资,她抱在怀里急走。搜救结束后,救援队员们又下山为灾民运来帐篷,亲手搭建好,让林家坪、新街子等村寨的90户灾民在地震后有了临时的栖身之地。
来自贵阳金阳新区养马村的9名村民,带着一台挖掘机、一车方便面和矿泉水,从贵阳赶到震中,也加入贵州救援队,参与救援。
⊙贵州都市报记者 赵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