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空巢家庭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夫妇家庭户和老年人独居的家庭户。
据贵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达53.4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老年人总数占全市总人口的14.4%。
目前贵阳市空巢老人约8.1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32%,即每100名老人中就有15名空巢老人;从老年家庭空巢率看,贵阳市的比例约为14.7%,即每100个老年家庭中有近15个空巢家庭。
从空巢老人的年龄构成看,60—69岁的有26574户41772人,70—79岁的有17163户27004人,80岁及以上的有7661户13062人。
探由 空巢家庭缘何增多
小河区航空社区红林居委会辖区的杨印田老人现年70岁,老伴5年前去世,三个子女分别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是一名典型的空巢独居老人。“家里没一个说话的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孤独。”老人说,觉得孤独的时候,就看看电视、看看书报,到外面遛遛。
家住航空社区松花江路的辜大爷,独生女儿几年前去世,夫妇俩相依为命,是一个空巢老年夫妇家庭。辜大爷说,几年来,家里冷清了许多。随着年纪不断增大,有时会有“自己不中用了”的念头。
贵阳市老龄办调研员潘平分析,导致空巢老人和家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子女结婚成家后有了自己的房子,与父母分开居住;子女在外地求学、参军、工作而离开父母;由于老少两代人之间在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代沟,或子女工作忙、压力大,老人不愿加重子女负担而主动要求“空巢”。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贵阳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今后贵阳老年空巢家庭还会不断增加。”该负责人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结婚组成家庭,“新空巢”家庭也在逐渐增多。
应对 考验养老服务能力
贵阳老年人总数占全市总人口的14.4%,已超过国际通行的“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当地总人口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空巢老人的逐年增加,需要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群日益扩大,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康复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这考验着贵阳的养老服务能力。
一项数据显示,全国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达49.7%(本报23日报道)。贵阳市老龄办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达53.4万人,每100名老人中有15名空巢老人。随着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人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小蘑菇 制图
贵阳市心理卫生健康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陈昌海表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三大方面:孤独感强;对未来担心,如生病了咋办、没钱了咋办等;无价值感,即“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
针对这些问题,老年夫妇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鼓励;独居老人可以培养兴趣,加入各类老年团队。子女、亲戚平时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况。
贵阳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说,贵阳市2010年6月出台了全省首个《为空巢老人服务方案》,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贵阳正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预计今年底,城市社区将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今年8月底,在全市启动“敬老文明号”工程,将在全社会开辟“为老服务绿色通道”,贵阳53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从中受惠。
截至目前,贵阳市养老机构床位为4500多张。到“十二五”末,将达到1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0张床位。
延伸阅读:
贵阳现有的空巢服务政策
《贵阳市为空巢老人服务方案》明确:空巢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贵阳市辖区、无子女在身边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方式按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方式开展。无偿服务对象为居住且户籍在本辖区的60岁以上半自理、不能自理的特困老人;低偿服务对象为居住且户籍在本辖区的60岁以上有一定经济来源的,生活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
“三无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公寓式托老站、日托式照料所、晚霞彩带、手机和电话呼叫上门等形式进行服务。对空巢老人的高龄补贴和服务补贴标准为:90岁—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100元;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200元。“无偿服务”对象按人均200元/月的标准给予服务补贴。
从今年1月1日起,贵阳市为80—8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长寿补贴。
贵阳晚报记者 曾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