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华中农业大学澡堂工人赵有朋评为“校园年度人物”与多名教授同台领奖(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华中农业大学澡堂工人赵有朋评为“校园年度人物”与多名教授同台领奖(图)
发布时间:2013-01-02        浏览次数:1120        返回列表

   导读:学校澡堂工人能与教授同台领奖,是中国社会更开放更和谐的标志事件。首先来说,我们的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不歧视社会底层人士了。我们期待高产阶层和官员群体取消对其它层次的人群的歧视。

        “爱情是洗澡水,不是越热越好,自己舒服才行。”2012年12月31日晚,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澡堂烧水工人赵有朋,因连续发布精辟温馨提示,被学校党委宣传部联合多家校园媒体评为“校园年度人物”,他与多名教授站在了同一领奖台。
 

赵有朋
赵有朋上台领奖
 

记者看到,赵有朋工作的澡堂和开水房,位于华农荟园学生宿舍区。门口四块白色告示板,分成失物招领、猜谜、笑话和通告。他发布的提示精辟又诙谐,常引学生驻足。这些提示还被“搬”上学校论坛,后又在微博上广泛传播,深受“粉丝”热捧关注。

当晚,赵有朋形容自己获奖是“传说中的逆袭”。他说,这么做是想与网络时代接轨,“时下年轻人喜欢微博,百余字就表达所见所想。学生工作也需要精辟、干练的语言。”

        相关链接:华中农业大学 2012年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

        罗正荣、工学院学生发明指导教师团队、陈天天、严建兵、赵有朋、原弘等荣获“2012年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附:年度人物故事和人物颁奖词(以颁奖先后为序)

2012年10月21日至23日,第五届国际柿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这是四年一届的国际柿学术盛会首次来到中国。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柿研究专家围绕“历史,遗传多样性和产业”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正是我校果树学系罗正荣教授领衔的柿学团队把这一盛会带到了中国,带到了华农。他们以柿学研究为主,研究领域涵盖柿的生产利用、资源多样性及其育种和多元化产品开发。

我国柿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20年来发展极快,特别是中国甜柿的快速遗传改良体系,完全雄性种质鉴定等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极高影响。“以柿业为事业”最好的说明了我校柿学人共同的目标:以柿学发展为己任,柿子树结出了他们深深的爱农情。

这次柿学大会,打破了公众对柿的传统认识,从柿单宁开发利用,到柿产品在贵金属回收、环境保护及核辐射处理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推动了柿科技的研究热潮。国际园艺学会柿工作组主席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艾德嘎多 佐丹尼(Edgardo Giordani)会后高度评价了我校承办的第五届国际柿学术大会。

从2004年的积极筹备,到2008年正式提出申请,一届高水平国际学术大会,3名教师带领20余位学生用1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柿学研究的崭新道路。点击进入“华农柿苑”主题网站,记录了柿学团队拼搏的足迹,“We are trying to 我们在努力”镌刻在每一名柿学人心中。一代代柿学人传承的光荣与梦想,通过数十载辛勤耕耘,收获甜柿累累。

“坦克健身车”团队主要成员为工学院本科生张印、向德虎、陈高成、袁文君、周雄峰、潘安达等同学和指导教师李小昱教授、王为研究员,它的学名叫“履带式双人休闲运动车”。

“坦克健身车”的一个独特设计是它的“驾驶舱”下设有平衡滚筒。在通过障碍物或不平整路面时,左右履带以“驾驶舱”平衡滚筒为圆心向路面靠近,在坡度发生变化时可自动调整坐椅角度,使骑行者始终处于舒适的水平状态。

“坦克健身车”因为采用履带作为行走装置,它上得去山坡土丘,下得了沙滩雪地,骑累了还可以把车子切换成电力驱动让它自动前行。但旁人哪里知道,这个电力驱动装置是团队成员们赶在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参赛前一天完成的。为了改进车辆动力,他们冒着40度的高温连续奋战了一周。从2011年5月到2012年8月,“坦克健身车”团队的发明之路历经艰辛,这仅是他们曾经面临诸多困难的一个缩影。

在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之前,根据参赛要求,需要把“坦克健身车”改装成人力电力双动力。而原本设计时,车子是由人力提供动力的。时间紧迫,团队成员们很不容易才找到可以进行加工的工厂。当时正是七月底,加工车间里的温度超过了40度。张印和他的队友每天泡在工厂里,做了一个星期,终于在比赛的前一天加上了电力辅助装置。

“老师就在自己家里帮我们修改,一直修改到了凌晨的三四点钟。六点多,然后就开车,然后把PPT给我们送到,整个晚上只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张印向记者透露了他们跟李小昱教授、王为研究员两位老师一起的“发明”经历。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多项发明专利……一连串瞩目的成绩让这项发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15个月的打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发明比赛的经历让“坦克健身车”和它背后的发明团队日益强大。爬越陡坡、障碍穿行、对比实验、制动测试,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对该车进行了若干极限测试项目。测试结果丝毫没有让人失望:成功爬上51度的陡坡,连续跨越80厘米的深沟,部分测试成绩甚至超过设计标准数倍。

6月是毕业的季节,在主楼下合影,抛学位帽,已成为华农人毕业的一节“必修课”。

然而,园林0801班学生陈天天的毕业合影却有些特殊。陈天天身着学士服,戴着白色口罩,被同样身着学士服、戴着蓝色口罩的同班同学簇拥在画面中间,同学们用手环成心形。

没有抛学位帽,照片拍摄的地点也不是主楼前,而是湖北省人民医院12楼的血液科大厅。此时的陈天天已经与白血病斗争了4个月,白细胞指标极低,很容易被感染,更不能出院走动。

为了不让陈天天留下遗憾,他的同学聚到医院,与他一起拍下了这张特殊的全班毕业合影。此时,同班35名同学为他发起的募捐活动也已持续了两个月。组建“天天加油团”、注册微博、开展义演、组织募捐。全班同学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园林0801班的同学,一个都不能少!

“很在乎他,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陈天天的同学马晓盼说。

陈天天的姐姐说:“天天对我们来说,是我们家的希望。”

逐渐地,救助陈天天的爱心活动半径在不断扩大。0801班同学的行动感染了华中农大的每一位师生。开水房师傅、保洁阿姨捐出10元、20元;学校教职工刘敏捐出1000元;华中农大应用化学2008级4个班,每个班从班费中捐出了500元……6月10日晚,华中农大专门举行了“生命集结号”专场义演帮助陈天天,近千名师生一起为陈天天加油。

“明天我们就要毕业,大家就要离校,我们真放不下他……”,园林0801班班长李紫龙在“生命集结号”义演晚会上流下了泪水。

2012年11月28日,陈天天历经7个月生命抗争不幸去世,告别了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

15年前,也就是1995年的9月18日,严建兵,一个从偏僻农村来的懵懂少年,带着无限的期望和梦想,迈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门。

从克服英语难关,再到读研,出国,他的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张启发教授开设的“基因组研究与作物遗传改良”课程中那些复杂难懂的外文文献还差一点成为了严建兵的绊脚石,然而也就是这样让人“倍感压力”的课程让严建兵的阅读文献水平提升地很快。他曾在华农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说过一番话:“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思辨的精神或者说是科学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知识太多,随时会更新。科学精神就是凡事只根据事实做判断,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或感觉做判断。”而用事实说话,善于思考正是严建兵在做科研时最注重的要素。

今年9月,“黄金大米”事件再次引爆了社会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严建兵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对黄金大米的看法,他认为,黄金大米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黄金大米应该理性讨论,而不是情绪化的Di制。正如他自己在博客中所说的那样,他用这个平台和学生、同行交流,用科学的角度还原事实真相,抨击作假和浮夸。

而在同学们眼中,严建兵是他们在本科阶段见面频率最高的教授之一。担任生技1101班班主任的他,有空也时常会和学生们聊聊学习和生活。今年7月,正是在严建兵等教授的积极主张和推动下,我校召开了生命科学前沿与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来自全国69家农业科研单位的210多名博士生代表济济一堂,共同述解农业科学与技术的五大创新研究议题。“青年的责任与力量”??严建兵教授正是用这个倡议鞭策自己,提携后生。

“爱情的温度就像洗澡水,不是越热越好,自己觉得舒服就行。”“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一个意味着机会。” 51岁的澡堂师傅赵友朋,又在澡堂门口发起了“微博”,让前来洗澡、打开水的大学生会心一笑。

微博在时下年轻人群体中很受欢迎,百余字便能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在华农,赵友朋也是个“微博控”,不过他的“微博生涯”不是从网上开始的,而是先将澡堂的公告栏,变成了发布微博的平台。

赵友朋工作的澡堂和开水房,位于华农荟园学生宿舍区,入口就能看见四块白色的告示板,它们就是赵师傅发布“微博”的平台。四块公告板被赵师傅分成四个不同的“主题微博”:失物招领、猜谜、笑话和通告。

今年5月30日,开水房自助打卡系统出现故障,学校决定让学生免费打开水,可由于天热,学校通知发出后,前来打热水的学生也不多。赵师傅见此情景,便通过他的“微博”,用诙谐的语言鼓励学生夏天要多打开水喝,“经近一天的观察,几乎没人舍近求远地打开水,这充分证明了24K金定律的正确性??打死我也决不浪费这多走一步之能量。”

1980年, 赵友朋来到华农后勤集团参加工作。6年前调到澡堂工作,3年前开始创作“微博”,“那时还不知道微博是什么东西,更不会在网上发微博,就是想和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想把通知和公告写得好玩一些,换个口气,大家都喜欢,把要通知的内容传达到了,同学们看了也能舒缓一下学习的紧张,我自己也能乐一下。”

赵友朋创作的一系列“微博”最先被搬上华农学生论坛,最近又被放上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网友“成林松cls”表示“大叔比我都fashion,鸭梨好大呀”。另一位网友“华中农业大学那些事”则赞“开水房的大叔总是那么时髦”。在学生心中,澡堂叔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每天看他的微博也成为了生活的乐趣。

2012年8月27日,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理学院青年教师原弘老师从众多高手中顺利突围,勇夺理科组一等奖。

原弘老师负责物理化学科目的教授。“他讲课很有激情,声音很洪亮。”食安1103班袁秀双这样评价他。他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上,他会让同学们自己讲课,然后予以讲评。实验课,他会让同学们全程自己想,自己做,而他会在最关键的步骤给予点播。

在他的课堂上,物理化学显得并不那么枯燥。原老师一直努力采用一种最有趣也最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上课。他会以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来阐述学习物理化学的“三个层次”;在讲解化学平衡的时候,他会引用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告诉学生万物有“衡”。用最浅显的手段总结出化学平衡的本质。

他把教学看做和学生交朋友的过程。“我们这个朋友是科学上的朋友,是物理化学的朋友。”为了交好这个朋友,他会尽量融入学生们的生活。找到和同学们的共同语言。他认为要做好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爱和责任。“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好的教育。”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还特别关心华农的文史教育。他认为学习历史是学的第三种境界。“这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处的一个位置。能够开阔我们的胸怀和视野。”他认为文史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我们首先是社会的人,然后才是分工的不同。”原弘老师这样认为。“专业教育也许可以提供给你未来职业的工具,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职业。”

原弘老师在华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像个辛勤的园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在狮子山下,教书育人,耕耘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梦想和希望。


 

来源: 新华网(广州) /华中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    袁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