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镇宁县陆瑞光纪念馆将展出八旬老人捐献40件红军文物(图)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镇宁县陆瑞光纪念馆将展出八旬老人捐献40件红军文物(图)
发布时间:2013-03-16        浏览次数:2256        返回列表
           陆瑞光,布依族,外号“陆麻二”,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镇宁县。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

           镇宁山区,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冲,是一个布依、苗、黎、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饱受滇、黔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曾多次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形成了陆瑞光、王仲芳等大小若干支地方武装,割据镇宁、紫云、关岭、安顺、贞丰、王母(今望谟)交界处的大片区域。其中陆瑞光拥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活动于镇宁、紫云、关岭边沿地区,控制六马、沙子沟等地方圆数十里的地盘,成为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地方政府奈何不了的一方强豪。


 
 

          陆瑞光,布依族,外号“陆麻二”,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镇宁县。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1929年4月,率领关岭、紫云、镇宁三县边区农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四大天王”之一。
 
           红军右路军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派人向陆瑞光等人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及其上层人物陆瑞光、王仲芳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4月16日,陆瑞光亲自迎接红军进入弄染,并与红军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的国民党统治,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并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红军于是赠给陆瑞光一面红旗、36枝步抢及其他一些武器弹药,同时留下了一批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副营长方武先等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红军大部队则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来到北盘江边。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不断派兵来骚扰、攻打陆瑞光等人,一些红军伤病员先后被杀害,陆瑞光遂与方武先决定率队伍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投奔红七军,受阻后仍退回弄染。

           
           1936年初,陆瑞光与方武先商量后决定:拟以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火烘槽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48个村寨为游击革命根据地,联合已取得合法身份的紫云县中一区区长周晓凡和火烘联保主任沈树华组成游击队,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同时陆瑞光根据方武先的建议,派代表罗诗虎到安顺寻找上级党组织。罗诗虎在安顺找到了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员秦天真和省工委军事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庭,向他们汇报了陆瑞光等人的工作安排。秦天真、李光庭二人同意了陆瑞光、方武先的方案。
 
            罗诗虎遂派人回弄染向陆瑞光、方武先汇报情况后,陆瑞光、方武先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即开始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陆瑞光、方武先等人的艰苦努力下,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极度不安。国民党贵州当局视陆瑞光为心腹大患,急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他亲自带领师长夏炯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随后诱捕了其余“四大天王”并血洗弄染,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寨游击根据地遂告失败。

         
           陆瑞光被捕后,关押在紫云,不久押送到贵阳。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与威逼利诱,陆瑞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国民党饭动派争权夺利、烧杀掳掠的暴行。1937年春,杨森将陆瑞光等“四大天王”杀害于贵阳市八角岩,陆瑞光牺牲时年仅36岁。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

 

八旬老人捐献40件红军文物

将在今年建成的陆瑞光纪念馆展出


 
          78年前,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的周文斋老人(已故)与红军结下了一段“红缘”,当时,红军将士还赠送了周先生一些物品和银元。前不久,这批文物被老人的儿子周元志先生捐献给了镇宁自治县即将修建的陆瑞光纪念馆。

    组织学生迎红军

    昨天,记者在镇宁自治县文管所见到了这批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

    这批文物共有40件,分别是:铜质墨盒2件、铜质手提炉1件、民国银元2件、清代光绪银币15件、英币16件、光绪元宝1件、英币银元3件。由于时代久远,墨盒和手提炉上,已是锈迹斑斑,变成了黑色。

周元志先生捐献的红军长征文物
周元志先生捐献的红军长征文物
 

    镇宁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这40件文物是江龙镇二村83岁的周元志老先生捐献出来的。

    1935年4月12日,红军一、三、五团由惠水、广顺一线南下,分三路进入安顺境内。途经紫云、西秀、镇宁三县区400余村寨,历时7天。

    那个时候,周元志只有5岁,他的父亲周文斋在江龙街上经营着一家杂货铺。红军进入安顺境内前,国民党当局四处宣传,不许私通“共匪”。然而当红军部队到达江龙地界后,周文斋老人却组织了一些学生,将红军迎进了江龙镇。

    红军进入江龙并驻扎下后,便有红军战士来到周文斋开的杂货铺购买了大量笔墨纸张,用于书写宣传标语等。

    红军送给他礼物

    红军当时购买物品时付给周文斋的钱,即是上述银元等。当时,周文斋卖给红军的商品,全部是按照在安顺进货时的进价,未赚取红军一分钱。

    在江龙短暂停留期间,由于有了一些交往,红军还送给了开明的周文斋两个铜质墨盒、一个暖手用的铜质手炉。

    在江龙期间,其中的一支红军部队驻扎在江龙大庙(现为粮管所仓库)。当时,庙里住着一位名叫昌元的老和尚和另外两个小和尚。红军进入寺庙后,首长下令,不允许进入寺庙里面。当天,老和尚与小和尚还烧了许多茶水,给红军战士们喝。当天夜深后,老和尚在寺庙的院子里看到了这样一幕:红军战士们一个紧挨一个,躺在院子里熟睡。

    次日一早,红军战士悄悄离开了寺庙。深受感动的昌元老和尚立即写下一首诗,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形:

    衣作盖被脚当枕,一声令起雀无声。

    如此纪律谁能比,正是红军到红城。

    红军离开江龙后,要通过布依豪杰陆瑞光控制的六马一带。4月16日,经过做思想工作,彭德怀、杨尚昆与陆瑞光结盟并签下了“反蒋协定”,最终,红军部队顺利经过了六马。

    文物捐给纪念馆

    红军离开贵州境内后不久,国民党当局开始下令清查“遗匪”。周文斋因为欢迎过红军,被关押起来。幸运的是,被抓前,他已将红军购物的银元等以及赠送他的墨盒、手炉全部藏了起来。

    被关押一段时间后,周文斋的亲友凑了300块银元,将他保了出来。

    而在一年零八个月后,即1936年12月26日,陆瑞光也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并于次年初春在贵阳八角岩被枪杀。

    解放后,周文斋才向儿子周元志提起了红军赠送他墨盒、手炉一事。多年前,周文斋老人去世前,将这些文物交给了周元志珍藏。

    周元志今年已经83岁,他的几个孩子早已有了家业,他正过着幸福的晚年。

    今年年初,听说镇宁将建“陆瑞光纪念馆”后,周元志便决定将这批文物捐献给纪念馆。得知周元志先生的这一心愿后,1月18日,镇宁自治县相关部门来到江龙镇,专门举行了一次“周元志先生捐赠红军长征文物仪式”,接受了这批文物。

    据了解,陆瑞光纪念馆将于近期动工,于今年9月份以前建成。届时,周元志先生捐赠的这40件红军文物将在纪念馆中展出。

             相关阅读: 贵州镇宁布依豪杰陆瑞光的传奇人生(图)

                                             http://www.guizhoulanglaile.com/news_show.asp?id=1640 


贵州都市报首席记者 徐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