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群山之间沟壑小道上,一大队汉兵行色匆匆,似乎在追杀穷寇。山的另一面,一群夜郎国难民扶老携幼,神色慌张,匆匆向远方逃去......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一阵颠簸,把我从熟睡中震醒。原来,我所乘坐的车已经离开余庆县龙溪镇,进入凉风到永和的马路,坎坷不平,一路风烟四起,我们朝着岩郎匆匆而去。
公元前124年前后,夜郎国因自大而冒犯汉武帝派来的使者,被镇压追杀。夜郎国子民从牂牁江流域(今贵州六枝安顺一带)到处逃亡。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楼主幼年居住的地方,夜郎后裔栖息地--岩(夜)郎


楼主幼年居住的地方,夜郎后裔栖息地--岩(夜)郎
其中一支逃至乌江流域上游,落脚乌江与小乌江交汇处依水而居。为了不忘记故国,居山之东取地名“岩郎”,岩,夜之谐音。居山之西取地名“天郎”,与周边居民和谐而居,永世不起冲突,故名曰“永和”,即今天的贵州省石阡县河坝场乡的永和管理区,天郎和岩郎为永和管理区管辖的中宅村下辖的两个组。
好久没有回到儿童时代居住的故乡了。
记得在2010年,老家来人问我村里何时能通上能过车的马路,我说,中央已经规划好了,十二五计划全国都能通,岩郎一定能通。前不久,老家又托人带来消息,说周边的乡镇村庄都修上了水泥马路,问我们村究竟什么时候能修水泥马路?
我坐不住了。
虽然我从11岁开始就离开故乡在外求学,但我俨然已经成了村里的大能人。村里遇上大事都会直接间接的找到我。对于村里通水泥马路的事,我从人民日报,新闻联播,贵州日报等媒体无数次读到,一定会通。
村里人前几年经常过问这事,我也回答他们,要相信中央,不会不管我们的。
由于生计的关系,我几乎跑遍贵州全省,甚至有些村都去过。西至威宁县的小海镇,南至都匀市的坝固镇丹寨县的兴仁镇。所到之处,村村连接乡镇的路都是标准的水泥硬化公路,煞是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图为大乌江镇境内的通村水泥硬化公路,两条路归属不同的县,形成天壤之别。
车行驶在龙溪镇近邻的大乌江镇凉风至新场的路上,那个颠簸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胃里的东西全都和盘托出!离开新场进入永和境内到岩郎的路,那更是无法形容。不知是本人在学中文的时候没有认真呢?还是根本就无法用简化的汉字来形容,狭窄,沟壑纵横,毫无规律的坑坑洼洼。这边轮胎还没有着地呢,那边轮胎又悬空了。越过一个大坑,四轮齐齐落地,发出轰--地一声,心脏都被抖落了出来!

图为大乌江镇境内的通村水泥硬化公路,两条路归属不同的县,形成天壤之别。
车行驶在龙溪镇近邻的大乌江镇凉风至新场的路上,那个颠簸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胃里的东西全都和盘托出!离开新场进入永和境内到岩郎的路,那更是无法形容。不知是本人在学中文的时候没有认真呢?还是根本就无法用简化的汉字来形容,狭窄,沟壑纵横,毫无规律的坑坑洼洼。这边轮胎还没有着地呢,那边轮胎又悬空了。越过一个大坑,四轮齐齐落地,发出轰--地一声,心脏都被抖落了出来!
同去的好友苦苦要求下车走路,再不敢坐在车上。我忽悠他说,走路还有几个小时才能到,他才好歹抱紧座椅,继续乘车前进。
周边村镇的马路都已经硬化了,而通往我的故乡--岩郎的路却越来越软化,原始化......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这些图的意义,你懂滴


这些图的意义,你懂滴
纵观岩郎所在的永和管理区地形来看,坐落在乌江和小乌江(石阡境内称为乐回江,余庆境内称为小乌江,余庆河)的交汇处。行政区划上属于铜仁地区石阡县河坝场乡管辖,但在地理位置上,西面与余庆县敖溪狮子场隔乌江相望,北面和东面与石阡县被小乌江阻隔,南面与石阡县河坝场乡政府被高耸入云端的白家山梁子硬生生的截断,却与余庆县的大乌江镇平稳无缝接壤。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与乌江交汇处的小乌江跨江铁索桥,右侧对岸为石阡县本庄镇白龙管理区水口村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汹涌的乌江因为下游思林电站的建成,变得格外温顺和宁静
如果要去石阡县政府办事的话,有三条路可走:1.在乌江与小乌江交汇处过水口渡口(现在已修建铁索桥),步行经过本庄镇的白龙管理区至本庄镇搭车到石阡县城;2.从永和管理区所在地蒋家坝搭乘货车,经水口渡口上游的小江,要么往北经白龙管理区到本庄再往西至石阡,要么往南沿小江河而上经河坝场的红印桥调头往西过本庄至石阡;3.步行30分钟到大乌江镇的新场搭乘班车到龙溪,搭乘贵阳到石阡的班车,调头往西经河坝场乡过本庄到石阡。

与乌江交汇处的小乌江跨江铁索桥,右侧对岸为石阡县本庄镇白龙管理区水口村

汹涌的乌江因为下游思林电站的建成,变得格外温顺和宁静
如果要去石阡县政府办事的话,有三条路可走:1.在乌江与小乌江交汇处过水口渡口(现在已修建铁索桥),步行经过本庄镇的白龙管理区至本庄镇搭车到石阡县城;2.从永和管理区所在地蒋家坝搭乘货车,经水口渡口上游的小江,要么往北经白龙管理区到本庄再往西至石阡,要么往南沿小江河而上经河坝场的红印桥调头往西过本庄至石阡;3.步行30分钟到大乌江镇的新场搭乘班车到龙溪,搭乘贵阳到石阡的班车,调头往西经河坝场乡过本庄到石阡。
以上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要步行3个小时,然后乘车1小时。第二个方案,无论往北往南都需要开车行驶3--4小时。第三个方案耗时最长,约需要5小时。但在90年代,河坝场乡修通到永和的公路之前,永和百姓要到石阡办事,只有第三个方案可选择,要不然,就只有步行翻越白家山梁子到河坝场乡搭过境班车去石阡。
如果到余庆县城办事购物的话,往返仅需3小时!
到了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夜郎后裔--岩郎天郎的人们要到自己的县城去办事的话,如果没有私家车,还是只有选择第三种方案。遗憾的是,从新场到凉风的路也是硬化没有预期,软化的一塌糊涂。夜郎后裔永远生活在远古时代,从来不曾享有现代化交通,这个梦一直朦胧。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从汉代被追赶逃命至岩郎天郎,一直到解放后,到处都不通路通车的时代,夜郎后裔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周边无异,都是马车载物,肩挑背驼,双脚向远方。永和人偏居一隅,远离县府,实在是一个桃花源之地。
当周边的50公路以外的东面河坝至本庄,南面龙溪到余庆,西面敖溪到松烟,北面本庄至凤岗,都已经修通村级水泥硬化公路的时候,夜郎后裔们才发觉自己已经被政府乃至天朝遗忘了,疑惑是政治家们从来不曾把我们当成天朝已经汉化成真真正正的“真的汉子”!
永和管理区境内的居民以土家族、仡佬族,侗族为主,在解放前及至改革开放之前,都有自己的民族生活习俗,服饰,民族节日。可能因为与余庆接壤的缘故,到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汉化,经过几次人口普查的重新登记户口,甚至找不出几户人家拿得出民族证来。唯有年长者箱底的那些曾经穿过的服饰,我们小时候曾近戴过的有尾巴的帽子才能证明,我们曾经是夜郎的后裔。
js 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js _op>
夜郎后裔栖息地--岩郎地图示意图

夜郎后裔栖息地--岩郎地图示意图
从地理区位上来说,本来应该由余庆县管辖比较方便,于政府,于人民都是非常好是事情。不知道是哪个蛋疼的政治人物从何时起,硬生生的把永和从余庆县最边远的版图上,将永和“飞”给了石阡!永和人在外从来不曾把自己当成石阡人,都声称自己来自遵义乌江边。因为从小就在余庆县境内赶集、卖土特产,买衣服,与余庆人通婚,来往。90年代*开始通电,都是用的余庆县的电,后因石阡供电部门多方“上访”,才停止使用余庆供电部门的电。学校订书订报都是直接跨区订阅,由大乌江镇邮政提供服务。家中的电话,人们用的手机都是遵义地区的号码只有某些必须要到政府办的事情,才花一天的时间去石阡县城“旅游”一番。
就因为这种尴尬的原因,永和管理区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飞地”和“孤岛”,真是“继父(石阡)有心无力,生父(余庆)有力无心”。
无论修路,拉电话网络光纤,邮政送达服务,从石阡县河坝场乡到永和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注定要吃亏的“买卖”。前几年,村里有人去石阡咨询通电话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要把电话线翻越白家山到永和,至少需要投入一千万,而要通过永和管理区的用户赚回这一千万,可能真的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让余庆县政府来办这些事呢?很简单,路是通的,只等归宿问题,立马可以动工硬化。电话线从临村搭条线就解决了!
夜郎后裔的水泥硬化路的梦,何人来圆?
作者:贵州丐帮帮主
来源:贵州都市网 http://bbs.gzdsw.com 筑生活---百姓民生栏目
作者:贵州丐帮帮主
来源:贵州都市网 http://bbs.gzdsw.com 筑生活---百姓民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