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张功平和查纪刚起了个大早。这一天,草海首次开通农副产品铁路运输专列,专门将他们40余吨大白菜从草海集中运到省城贵阳去卖,这在他们的记忆中,是从未有过的好事。

距贵阳700里外的草海大白菜,含糖量高

草海至贵阳开通首趟“蔬菜专列”

草海地头,大白菜出发

威宁,素有“高原冷凉蔬菜之乡”美誉,张功平是威宁贵美农产品合作社的社长,最近几年在草海贩卖白菜,发了一笔小财。而查纪刚是专程从贵阳来草海收购白菜的老板,因草海的白菜甜度高、单株大、水分足,深受客商青睐,他一干就是六年多。
头天晚上,张功平和查纪刚就请工人将地里新采摘下来的大白菜,通过人工背篓和专用蔬菜篮包装,全部送至卡车上整齐地堆放好,再通过大卡车转运到草海火车站上了火车。三火车皮的大白菜,十几名装卸工人忙了一下午。
7月8日,因天气炎热,新采摘下来的部分白菜外层出现晒焉现象。SC74995/6次“蔬菜专列”特意给白菜开放空调。经过一夜冷藏,第二天,晒焉了的白菜又水灵灵地“苏醒”了过来。
9日上午9时30分,随着三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40余吨草海大白菜的专列,从草海出发,一路疾驰——穿山洞、过峡谷,经六盘水、六枝、安顺,直抵贵阳西站货场。
为保证这批蔬菜能及时运抵300公里外的省城贵阳,张功平和查纪刚当天来不及吃早餐就登上了列车。因本次列车是货车,车上没餐车也没厕所,随车同行的两人饿了就啃面包,渴了就喝矿泉水,早餐和中午饭就这样凑合着过。
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车程,当日下午3时30分,“蔬菜专列”抵达贵阳西站。
通过装货、卸货、转运等步骤,满载草海大白菜的卡车停在花溪农产品交易市场内时,已是晚上9点多。这时,肚子饿得“咕噜”直叫的张功平和查纪刚,匆忙来到农贸市场附近的小餐馆吃了一碗米粉后,又一次返回市场,等待夜里12点农贸市场正式开市。
早上7点多,这些来自草海的大白菜,通过商贩拉运,开始摆上贵阳市各大农贸市场的摊位。
经过700多里的长途奔袭,这些大白菜依旧新鲜如初,不过,没人知道,这一夜,张功平和查纪刚在卖菜之余,就睡在卡车驾驶室里,身上被蚊子叮了很多的包。 杨文斌
■延伸阅读
一年数十万吨时蔬进城的背后
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容,贵阳市的常驻、流动人口在不断增长,每年要消费几十万吨的蔬菜,在供应不足的同时,铜仁、威宁等地蔬菜开始纷纷挺进贵阳。其中,黔南州的都匀、惠水、罗甸、龙里等县(市)建了2万亩的贵阳蔬菜保供基地,今年上半年,就将输入贵阳2万余吨蔬菜。大量时蔬进城的背后,有着张功平和查纪刚等商贩们的艰辛。